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箱形截面梁扭转效应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箱梁扭转效应研究的目的及本文需解决的问题 | 第12-14页 |
1.3.1 箱梁扭转效应研究的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3.2 本文需解决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2 扭矩作用下单箱双室箱梁的整体扭转效应 | 第14-35页 |
2.1 单箱双室箱梁扭转承载力的相关公式推导 | 第14-19页 |
2.1.1 单箱双室箱梁在扭矩作用下各室剪力流分析 | 第14-15页 |
2.1.2 单箱双室箱梁扭转中心位置确定 | 第15-17页 |
2.1.3 单箱双室箱梁混凝土受扭塑性抵抗矩公式的推导 | 第17-19页 |
2.2 单箱双室箱梁抗扭强度计算 | 第19-22页 |
2.2.1 单箱双室箱梁截面抗扭常数 | 第19-20页 |
2.2.2 单箱双室箱梁抗扭钢筋计算及扭矩限值 | 第20-22页 |
2.3 单箱双室箱梁在扭矩作用下基于桁架理论的设计流程 | 第22-33页 |
2.3.1 单箱双室箱梁空间桁架模型 | 第22-24页 |
2.3.2 单箱双室箱梁边腹板剪力单元受力平衡 | 第24-25页 |
2.3.3 单箱双室箱梁受扭应变莫尔圆 | 第25-27页 |
2.3.4 钢筋与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| 第27-28页 |
2.3.5 单箱双室箱梁抗扭设计流程及MATLAB程序 | 第28-32页 |
2.3.6 铁路单箱双室箱梁抗扭公式的换算 | 第32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3 集中荷载作用下单箱双室箱梁的局部扭转效应 | 第35-59页 |
3.1 对称荷载作用的双室箱梁变形模式 | 第35-36页 |
3.2 单箱双室箱梁局部扭转的受力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2.1 单箱双室箱梁截面剪力流分布 | 第36-40页 |
3.2.2 针对单箱双室箱梁剪力流的分离等效 | 第40-41页 |
3.2.3 单箱双室箱梁局部扭转荷载计算 | 第41-43页 |
3.2.4 单箱双室截面局部扭转应力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3 单箱双室简支箱梁的局部扭转试验研究 | 第45-57页 |
3.3.1 试验研究工况 | 第45-46页 |
3.3.2 实验模型制作 | 第46-47页 |
3.3.3 实验模型加载 | 第47-48页 |
3.3.4 有限元模型 | 第48-49页 |
3.3.5 模型试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| 第49-5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4 单箱双室箱梁扭转效应的算例分析研究 | 第59-70页 |
4.1 单箱双室箱梁算例模型 | 第59-60页 |
4.2 双线行车时单箱双室箱梁的局部扭转效应计算 | 第60-67页 |
4.2.1 荷载效应计算 | 第61-65页 |
4.2.2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65页 |
4.2.3 有限元模型荷载施加 | 第65-66页 |
4.2.4 250km/h客运专线局部扭转应力分析对比 | 第66-67页 |
4.3 设计参数对铁路双线箱梁桥的局部扭转应力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5页 |
附录A MATLAB设计程序 | 第75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