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小学教师流动案例分析--以河南某农村地区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19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(一)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四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五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(一) 农村小学 | 第18页 |
(二) 教师流动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一、人才流动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一) 库克曲线 | 第19页 |
(二) 勒温的场论 | 第19-20页 |
(三) 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 | 第20页 |
二、教育公平理论 | 第20-21页 |
三、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现状分析 | 第22-33页 |
一、调查设计 | 第22页 |
(一) 调查目的 | 第22页 |
(二) 调查对象 | 第22页 |
(三) 调查内容 | 第22页 |
二、流动特征分析 | 第22-27页 |
(一) 教师的流动态度 | 第23-24页 |
(二) 教师流动的主要群体 | 第24-25页 |
(三) 教师流动的主要方向 | 第25-26页 |
(四) 导致农村学校教师流向城镇学校的主要原因 | 第26页 |
(五) 影响农村学校教师流向城镇学校的关键因素 | 第26-27页 |
三、访谈调查 | 第27-33页 |
第四章 农村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33-42页 |
一、农村小学教师流动存在问题 | 第33-34页 |
(一) 教师流动方向的失衡性 | 第33页 |
(二) 教师流动群体的单一性 | 第33页 |
(三) 教师流动原因的多样性 | 第33页 |
(四) 从事农村教育的被动性 | 第33-34页 |
(五) 教师流动管理的无序性 | 第34页 |
二、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原因 | 第34-42页 |
(一) 环境因素: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外部原因 | 第34-35页 |
(二) 教育政策因素: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重要原因 | 第35-37页 |
(三) 经济因素: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根本原因 | 第37-38页 |
(四) 管理因素: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小学教师流动 | 第38-39页 |
(五) 个人因素: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直接原因 | 第39-42页 |
第五章 规范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的对策及建议 | 第42-50页 |
一、树立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观 | 第42-43页 |
二、建立弱势补偿机制 | 第43-45页 |
三、建立定期教师双向交流机制 | 第45-46页 |
四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 | 第46-47页 |
五、完善校长负责制 | 第47-48页 |
六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