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| 第11-12页 |
2 光伏电池及光伏阵列的模型 | 第12-22页 |
2.1 光伏发电的简介 | 第12页 |
2.2 光伏电池的模型分析 | 第12-17页 |
2.2.1 光伏电池模型的建立 | 第12-15页 |
2.2.2 光伏电池模型参数对输出曲线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2.3 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 | 第17-22页 |
2.3.1 常见的光伏阵列拓扑结构 | 第17-20页 |
2.3.2 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结构 | 第20-22页 |
3 阴影遮蔽下光伏电池及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分析 | 第22-37页 |
3.1 阴影遮蔽对光伏发电的影响 | 第22页 |
3.2 光伏阵列拓扑在阴影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分析 | 第22-32页 |
3.2.1 光伏电池串联与并联的阴影输出特性分析 | 第22-31页 |
3.2.2 大规模光伏阵列的拓扑结构 | 第31-32页 |
3.3 分布式并联式支路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| 第32-37页 |
3.3.1 分布式并联式支路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| 第32-33页 |
3.3.2 分布式并联式支路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 | 第33-37页 |
4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与改进 | 第37-51页 |
4.1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简介 | 第37页 |
4.2 典型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分析 | 第37-45页 |
4.2.1 扰动观测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中的应用 | 第38-40页 |
4.2.2 改进的扰动观测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中的应用 | 第40-44页 |
4.2.3 粒子群算法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中的应用 | 第44-45页 |
4.3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分析改进 | 第45-51页 |
4.3.1 改进算法的思路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3.2 改进算法的性能分析 | 第47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