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司法制度论文--法院论文

中国合议庭制度改革研究--以群体决策理论的视角分析

中文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一、导言第11-16页
    (一)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(二)文献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(四)创新点和不足第15-16页
二、运用群体决策理论研究合议庭制度的适当性第16-26页
    (一)群体决策理论简介第16-17页
    (二)合议庭制度本质是群体决策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 群体决策理论前提与合议庭制度运作前提相契合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群体决策的复杂性体现于合议庭制度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群体决策与合议庭制度都以简单多数为原则第18-19页
    (三)以群体决策的优势角度分析合议庭制度的科学性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决策的正确性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决策的速度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决策的创造性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4. 决策的风险性第20-21页
    (四)从群体决策的局限性角度科学界定合议庭制度适用范围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 从群体决策局限性分析合议庭制度缺陷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 我国合议庭制度适用范围之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 科学界定我国合议庭制度之适用范围第22-23页
    (五)运用群体决策优化方法完善合议庭制度的前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 合议庭制度符合群体决策的方面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 合议庭制度不符合群体决策的方面第24-26页
三、基于群体决策的有效程度分析合议庭制度运行的影响因素第26-32页
    (一)合议庭制度运行的积极保障因素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 短时间聚集大量信息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 接受程度强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参与成员责任感强第27页
    (二)合议庭制度运行的消极阻碍因素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 群体盲思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 创造力低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少数控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 责任不清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5. 环境影响第31-32页
四、基于群体决策简单多数原则分析合议庭组成的科学性第32-41页
    (一) 合议庭的组成人数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当前合议庭组成人数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 合议庭理想人数之假设第33-34页
    (二) 合议庭的成员构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 合议庭成员的选任原则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合议庭成员的组成模式第36-37页
    (三) 合议庭的主持者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 审判长的定义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审判长的职责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审判长与决策行政化第39-41页
五、运用群体决策优化方法改革我国合议庭制度第41-54页
    (一)头脑风暴法(BRAIN STORMING)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处理意见分歧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 促进有效沟通第42-44页
    (二)委托求解法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适合情形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具体程序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 发挥作用第45-46页
    (三)逐步形成群体意见法(NOMINALGROUPTECHNIQUE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适合情形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具体程序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发挥作用第47页
    (四)特尔菲法(DELPHI TECHNIQUE)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1. 适合情形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具体程序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 解决问题第49页
    (五)引入智能群体决策系统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1.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(GDSS)的发展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 以信息化方法提升合议庭决策质效第51-54页
结语与展望第54-55页
注释第55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内地会在云南的传教活动研究--以Chinas Millions为中心(1877-1950)
下一篇:产权式商铺的法律问题研究--以“虚拟性产权式商铺”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