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输配电工程、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--电力系统的调度、管理、通信论文

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5-16页
第2章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第16-25页
    2.1 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第16页
    2.2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2.3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原则第18页
    2.4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项目电网性能后评价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项目实施影响后评价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项目可持续能力后评价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项目经济效益后评价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6 项目综合评价第22-23页
    2.5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技术程序第23-2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第3章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分析第25-31页
    3.1 项目特点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遵循基本原则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资金技术密集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效益多为无形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第27-28页
    3.2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流程第28-29页
    3.3 项目后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9-31页
第4章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指标体系构建第31-42页
    4.1 项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1-32页
    4.2 项目建设过程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项目施工进度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项目施工质量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项目施工安全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项目合同管理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项目投资控制分析第36页
    4.3 项目电网性能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电网供电能力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故障处置能力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第37页
    4.4 项目实施影响评价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电网智能化水平评价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电网网架结构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环保效益分析第38页
    4.5 项目可持续能力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项目可持续能力内部因素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项目可持续能力外部因素分析第39页
    4.6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项目财务评价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项目经济评价第40页
    4.7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第40-41页
    4.8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5章 配网故障精确定位项目后评价案例研究第42-54页
    5.1 项目概况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基本情况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经济效益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专家组建立概况第44-45页
    5.2 项目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5-49页
    5.3 项目模糊综合评价第49-51页
    5.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作者简介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京能宁东国产660MW超临界机组FCB功能的实现
下一篇:基于PDCA的T供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及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