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绿色荧光蛋白的概述 | 第12-17页 |
1.1.1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展历程及其突变体 | 第12-13页 |
1.1.2 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和发光机理 | 第13-15页 |
1.1.3 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 | 第15-16页 |
1.1.4 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的性质和功能 | 第16-17页 |
1.2 基因治疗的简介 | 第17-25页 |
1.2.1 病毒型载体 | 第17-18页 |
1.2.2 非病毒型载体 | 第18-25页 |
1.3 分子逻辑门技术 | 第25-26页 |
1.3.1 分子逻辑门中的基本概念 | 第25页 |
1.3.2 分子逻辑门的分类 | 第25-26页 |
1.4 本文构思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H_(39)GFP的基因克隆和蛋白表达纯化 | 第28-38页 |
2.1 前言 | 第28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8-30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8-29页 |
2.2.2 质粒和菌株 | 第29页 |
2.2.3 质粒提取 | 第29页 |
2.2.4 培养基的配制 | 第29页 |
2.2.5 溶液和缓冲液 | 第29-30页 |
2.2.6 实验仪器 | 第30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3.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2.3.2 重组质粒pUC19-h39gfp的获得 | 第31页 |
2.3.3 重组质粒pET28-h39gfp的构建 | 第31-32页 |
2.3.4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DS-PAGE | 第32页 |
2.3.5 H_(39)GFP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| 第32-33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37页 |
2.4.1 H_(39)GFP基因(h39gfp)的cDNA序列的获得 | 第33-34页 |
2.4.2“一锅法”构建重组质粒pET28-h39gfp | 第34-35页 |
2.4.3 H_(39)GFP的表达纯化和基本性质 | 第35-37页 |
2.5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3章 H_(39)GFP表面电荷的性质及其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| 第38-48页 |
3.1 前言 | 第38-3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9-40页 |
3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39页 |
3.2.2 pH值调节H_(39)GFP表面电荷的表征 | 第39页 |
3.2.3 H_(39)GFP带电状况的表征 | 第39-40页 |
3.2.4 金属离子与H_(39)GFP的相互作用 | 第40页 |
3.2.5 H_(39)GFP/DNA复合体的AFM表征 | 第40页 |
3.2.6 H_(39)GFP/DNA复合体的光谱性质 | 第40页 |
3.2.7 猝灭基团标记的DNA荧光滴定H_(39)GFP | 第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7页 |
3.3.1 pH值对H_(39)GFP表面电荷的调控 | 第40-41页 |
3.3.2 H_(39)GFP的Zeta电位 | 第41-42页 |
3.3.3 金属离子对H_(39)GFP表面电荷的调控 | 第42-43页 |
3.3.4 AFM对H_(39)GFP/DNA复合体的表征 | 第43-44页 |
3.3.5 形成H_(39)GFP/DNA复合体后对H_(39)GFP光谱性质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3.6 猝灭基团(BHQ1)标记的DNA荧光滴定H_(39)GFP | 第45-47页 |
3.4 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4章 基于H_(39)GFP/DNA相互作用的简单逻辑门构建 | 第48-56页 |
4.1 前言 | 第48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48页 |
4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48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5页 |
4.3.1 可逆的“或”逻辑门的构建 | 第48-51页 |
4.3.2 可逆的“抑制”逻辑门的构建 | 第51-53页 |
4.3.3 可逆的“与”逻辑门的构建 | 第53-55页 |
4.4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基于H_(39)GFP的智能响应型核酸载体 | 第56-62页 |
5.1 前言 | 第56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56-58页 |
5.2.1 实验试剂仪器 | 第56-57页 |
5.2.2 细胞培养 | 第57页 |
5.2.3 细胞样品预处理 | 第57-58页 |
5.2.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| 第58页 |
5.2.5 流式细胞实验 | 第58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61页 |
5.3.1 H_(39)GFP的智能穿膜研究 | 第58-59页 |
5.3.2 H_(39)GFP运载核酸进入细胞 | 第59-60页 |
5.3.3 H_(39)GFP作为核酸载体的效率 | 第60-61页 |
5.4 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72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