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秘密不可避免披露理论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导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概述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溯源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“不可避免披露”概念之争 | 第15-17页 |
第三节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与即发侵害制度之关系 | 第17-20页 |
一、 各种观点 | 第17-18页 |
二、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属于即发侵害制度 | 第18-20页 |
第四节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与竞业禁止协议之关系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适用要件研究 | 第22-35页 |
第一节 适用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考量因素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各项因素之具体分析 | 第23-34页 |
一、 关于离职雇员之不良意图 | 第23-25页 |
二、 关于商业秘密与特定技能之不可分 | 第25-27页 |
三、 关于新旧雇主之竞争关系与新旧职位之相似性 | 第27-28页 |
四、 关于新雇主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| 第28-29页 |
五、 关于竞业禁止协议 | 第29-32页 |
六、 关于“不可弥补的损害” | 第32-33页 |
七、 应排除“保密协议”要件 | 第33-34页 |
八、 应排除“高度技术”要件 | 第34页 |
第三节 普通法适用经验的启示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之法理分析 | 第35-54页 |
第一节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属商业秘密消除危险制度 | 第36-41页 |
一、 “权利圆满理论”于知识产权领域之延伸 | 第36-37页 |
二、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下前雇主之权利 | 第37-38页 |
三、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下离职雇员之义务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离职雇员之债的法理根据 | 第41-47页 |
一、 对消除危险制度的再认识 | 第41-46页 |
二、 法理根据——“价值添附”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补偿金制度的法理根据 | 第47-53页 |
一、 现有理论之缺失 | 第48-49页 |
二、 法理根据——特定劳动权之对价 | 第49-52页 |
三、 对补偿金否定论的批判 | 第52-53页 |
第四节 对“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之社会利弊说”的思考 | 第53-54页 |
一、 竞业禁止阻碍科技创新说 | 第53页 |
二、 社会收益正负说 | 第53-54页 |
三、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的根本目的 | 第54页 |
第四章 我国的立法现状与制度借鉴 | 第54-64页 |
第一节 从我国的立法现状看制度借鉴的必要性 | 第54-58页 |
一、 我国的立法现状 | 第54-57页 |
二、 制度借鉴的必要性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雇佣领域商业秘密消除危险之制度构建 | 第58-64页 |
一、 适用要件的统一 | 第58-60页 |
二、 给予前雇主请求不为披露之债权 | 第60-62页 |
三、 不可避免披露原则之期限与补偿金之计算方法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后记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