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洞天体活动的基本面研究
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引言 | 第13-53页 |
1.1 活动星系核 | 第13-26页 |
1.2 黑洞X射线双星 | 第26-34页 |
1.3 超亮X射线源 | 第34-37页 |
1.4 黑洞的基本面关系 | 第37-44页 |
1.5 吸积与喷流 | 第44-52页 |
1.6 小结 | 第52-53页 |
2 不同射电-X射线关系可能物理本质的研究 | 第53-67页 |
2.1 引言 | 第53-55页 |
2.2 样本 | 第55-61页 |
2.3 主要结果 | 第61-63页 |
2.4 讨论 | 第63-65页 |
2.5 小结 | 第65-67页 |
3 高辐射效率黑洞天体的基本面研究 | 第67-77页 |
3.1 引言 | 第67-69页 |
3.2 样本 | 第69-70页 |
3.3 主要结果 | 第70-73页 |
3.4 讨论 | 第73-75页 |
3.5 小结 | 第75-77页 |
4 宁静态黑洞性质的研究 | 第77-91页 |
4.1 引言 | 第77-80页 |
4.2 样本 | 第80-83页 |
4.3 主要结果 | 第83-86页 |
4.4 讨论 | 第86-89页 |
4.5 小结 | 第89-91页 |
5 黑洞双星中X射线谱演化的研究 | 第91-97页 |
5.1 引言 | 第91-92页 |
5.2 数据处理 | 第92-93页 |
5.3 主要结果 | 第93-94页 |
5.4 讨论 | 第94-95页 |
5.5 小结 | 第95-97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97-101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97-99页 |
6.2 存在的问题 | 第99页 |
6.3 工作展望 | 第99-101页 |
致谢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27页 |
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