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2页 |
中英文缩略词 | 第13-14页 |
前言 | 第14-16页 |
实验研究 | 第16-33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16-17页 |
1.1 实验动物 | 第16页 |
1.2 实验药物 | 第16页 |
1.3 试剂 | 第16页 |
1.4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16-1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1 动物实验 | 第17-18页 |
2.2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| 第18页 |
2.3 观察指标 | 第18-19页 |
2.4 检测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5 统计学方法 | 第20页 |
3 结果 | 第20-23页 |
3.0 各组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 | 第20页 |
3.1 各组大鼠的存活情况 | 第20-21页 |
3.2 各组实验大鼠的体重变化 | 第21-22页 |
3.3 各组实验大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、IgG、IgE的变化 | 第22页 |
3.4 各组实验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变化 | 第22-23页 |
3.5 实验大鼠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 | 第23页 |
4 讨论 | 第23-33页 |
4.1 模型复制的探索 | 第23-24页 |
4.2 肺脾两虚证与消化、免疫、神经等多系统的关系 | 第24-26页 |
4.3 加味异功散、黄味异功散、柴味异功散对肺脾两虚模型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4.4 加味异功散、黄味异功散、柴味异功散对肺脾两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4.5 加味异功散、黄味异功散、柴味异功散的组方分析 | 第29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43页 |
附录 | 第43-58页 |
1.文献综述 | 第4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2.附图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