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结构理论、计算论文--结构设计论文

基于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的密肋复合板结构应用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建筑信息模型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建筑信息模型背景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建筑信息模型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密肋复合板结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密肋复合板结构背景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密肋复合板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4 BIM技术在密肋复合板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6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1.7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2 结合密肋复合板模型的BIM平台技术第22-43页
    2.1 密肋复合板建筑信息模型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生命周期的信息需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密肋复合板结构体系信息模型的架构关联第23-24页
    2.2 BIM软件Revit平台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Revit软件模型框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Revit密肋复合板族的创建第26-29页
    2.3 Revit API二次开发接口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开发工具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API接口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类库介绍第34-36页
    2.4 Revit密肋复合板插件系统开发环境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Visual Studio 2015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.NET框架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C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密肋复合板插件系统变量声明第39-40页
    2.5 Revit密肋复合板插件系统开发流程第40-4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3 Revit密肋复合板二次开发技术实现第43-71页
    3.1 Revit二次开发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Revit二次开发需求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Revit插件系统的特点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Revit插件的功能设计第44-45页
    3.2 Revit密肋复合板插件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Revit密肋复合板插件的程序流程说明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密肋复合墙板构件表示方法第46-50页
    3.3 插件界面设计第50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几何参数设置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构件配筋设置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程序计算方法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连接构件介绍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修改编辑功能第60-62页
    3.4 计算结果验证第62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普通密肋复合墙板算法验证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带门洞密肋复合板算法验证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带窗洞密肋复合板算法验证第67-69页
    3.5 模型效果展示第69-7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0-71页
4 Revit密肋复合板二次开发之N_u-M_u曲线第71-102页
    4.1 密肋复合墙体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第71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复合墙体N_u-M_u曲线绘制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复合墙体N_u-M_u曲线公式推导第73-77页
    4.2 Revit密肋插件的复核式计算功能设计思路第77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第一阶段第79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第二阶段第85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总结与误差分析第95-98页
    4.3 Revit密肋插件的复核式计算功能实现第98-10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100-102页
5 结论与展望第102-10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102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102-104页
参考文献第104-106页
附录A第106-110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0-112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多孔光子晶体异质结的光催化制氢研究
下一篇:富燃氢气—空气湍流预混燃烧特性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