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二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| (一)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| 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| 四、研究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
| 一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1-14页 |
| (一)唤醒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1-14页 |
| (二)运动决策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页 |
| 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| (一)唤醒水平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(二)运动决策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(三)唤醒水平与运动决策的关系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三、以往研究特点与不足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20-30页 |
| 一、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| 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0-29页 |
| (一) 文献资料法 | 第20页 |
| (二) 心理测量法 | 第20-21页 |
| (三) 实验法 | 第21-28页 |
| (四) 数理统计法 | 第28-29页 |
| 三、技术路线 | 第29-30页 |
|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1页 |
| 一、研究结果 | 第30-36页 |
| (一) 生理唤醒指标对唤醒水平的划分依据 | 第30-34页 |
| (二) 唤醒水平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决策准确性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(三) 唤醒水平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决策速度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二、讨论与分析 | 第36-41页 |
| (一) 唤醒水平与运动决策关系的内在机制 | 第36-37页 |
| (二) 唤醒水平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决策准确性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(三) 唤醒水平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决策速度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1-42页 |
| 一、结论 | 第41页 |
| 二、建议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6页 |
| 附录 | 第46-47页 |
|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成果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