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所有图和表的列表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论文贡献与结构 | 第13-15页 |
1.2.1 研究内容及贡献 | 第13页 |
1.2.2 本文的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超密集网络概述 | 第15-31页 |
2.1 超密集网络概述 | 第15-22页 |
2.1.1 超密集网络的由来 | 第15-18页 |
2.1.2 超密集网络中常用的性能度量及建模技术 | 第18-20页 |
2.1.3 超密集网络面临的挑战 | 第20-22页 |
2.2 用户归属 | 第22-26页 |
2.2.1 基于理论模型的用户归属分类 | 第22-24页 |
2.2.2 基于服务基站数的用户归属分类 | 第24-26页 |
2.3 干扰协调 | 第26-28页 |
2.4 系统能效 | 第28-30页 |
2.4.1 基于资源分配的节能技术 | 第29页 |
2.4.2 基于基站休眠的节能技术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超密集网络中基于多连接用户归属的频效优化 | 第31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1页 |
3.2 系统模型 | 第31-33页 |
3.3 问题形成与求解 | 第33-37页 |
3.3.1 用户归属问题求解 | 第34-35页 |
3.3.2 功率控制问题求解 | 第35-36页 |
3.3.3 用户归属与功率控制联合优化 | 第36-37页 |
3.4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5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超密集网络中基于用户归属与功率控制的基站休眠方法研究 | 第41-49页 |
4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4.2 系统模型 | 第42-43页 |
4.3 问题形成与求解 | 第43-45页 |
4.4 仿真性能与分析 | 第45-48页 |
4.5 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3页 |
5.1 文章工作总结 | 第49-50页 |
5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50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