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8页 |
1.1 何谓"全球化" | 第11-12页 |
1.2 宗教哲学的全球化阐释 | 第12-18页 |
1.2.1 对"宗教哲学"的界定 | 第12-14页 |
1.2.2 中国宗教哲学的来源 | 第14-15页 |
1.2.3 中国当代宗教哲学研究的"全球化表现" | 第15-18页 |
2 研究内容上的全球化表现之一:对旧理论的重新阐释 | 第18-24页 |
2.1 "宗教是人民的鸦片"再阐释 | 第18-19页 |
2.2 儒学问题的研究 | 第19-24页 |
2.2.1 儒学是否宗教论争 | 第20-22页 |
2.2.2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研究 | 第22-24页 |
3 研究内容上的全球化表现之二:研究对象的扩大化 | 第24-32页 |
3.1 "上帝观"的全球化探寻 | 第24-28页 |
3.1.1 "上帝"范畴的扩大 | 第24-25页 |
3.1.2 对"上帝观"的讨论 | 第25-28页 |
3.2 "神正论"的全球化表现 | 第28-32页 |
3.2.1 印度教传统中的"吠陀神正论" | 第28-30页 |
3.2.2 中国佛教神正论阐述 | 第30-32页 |
4 研究内容上的全球化表现之三:宗教对话问题研究 | 第32-42页 |
4.1 宗教对语的理论探究 | 第33-37页 |
4.2 宗教对话的实践研究 | 第37-39页 |
4.3 构建宗教对话的"东方模式" | 第39-42页 |
5 研究方法上的全球化转变 | 第42-51页 |
5.1 从实在论方法转为非实在论方法 | 第43-46页 |
5.2 从比较的方法转为对话的方法 | 第46-51页 |
6 结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