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地下水论文

Fe-AC组合材料PRB去除地下水中Cr(Ⅵ)和Cd(Ⅱ)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地下水中Cr(Ⅵ)的来源、危害及污染状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地下水中镉的来源、危害及污染状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Cr(Ⅵ)-Cd(Ⅱ)复合污染场地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地下水铬和镉迁移转化及污染治理技术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地下水中铬的迁移转化及Cr(Ⅵ)污染治理技术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地下水中镉的迁移转化及污染处理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 1.3 渗透反应格栅(PRB)技术及地下水Cr(Ⅵ)、Cd(Ⅱ)污染治理研究现状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渗透反应格栅(PRB)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地下水Cr(Ⅵ)和Cd(Ⅱ)污染治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2-25页
    1.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7-28页
第二章 同步去除地下水中Cr(Ⅵ)和Cd(Ⅱ)的PRB复合材料优选实验第28-4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8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测试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3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反应介质筛选实验结果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组合材料介质比例优化结果第32-4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三章 不同反应介质同步去除地下水中Cr(Ⅵ)和Cd(Ⅱ)柱模拟实验研究第46-63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测试方法第49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Fe-石英砂柱实验结果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Fe-AC-石英砂柱实验结果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Fe-石英砂柱和Fe-AC-石英砂柱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机理与探讨第58-62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 Cr(Ⅵ)和Cd(Ⅱ)在同步去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研究第63-7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3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测试方法第65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地下水中Cd(Ⅱ)对Cr(Ⅵ)去除影响实验结果分析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地下水中Cr(Ⅵ)对Cd(Ⅱ)的去除影响实验结果分析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机理与探讨第72-7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4-76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4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74-76页
致谢第76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3页
附录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云南洱源县牛街温泉的水化学特征与成因
下一篇: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沉积岩中独居石和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