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社会与环境论文

生态化生存方式研究

致谢第5-6页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1 引言第11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5 研究创新第14-15页
2 生存方式及其变革第15-26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解读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存的内涵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生存方式的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生存方式的特征第16-17页
    2.2 生存方式演变过程及其特征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始社会的生存方式及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业社会的生存方式及特征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工业社会的生存方式及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后工业社会的生存方式及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2.3 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生态困境及启示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所得到的重要启示第24-26页
3 生态化生存是绿色生存方式第26-33页
    3.1 生态化生存的特征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限度性生存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道德性生存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和谐性生存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生态化生存的表现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态化的生产方式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生态化的思维方式第31-33页
4 生态化生存是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第33-38页
    4.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的扬弃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生态文明强调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共同实现第35页
    4.2 生态化生存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内在要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第36-38页
5 构建生态化生存方式的路径第38-44页
    5.1 促进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走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着力发展绿色科技,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第39-40页
    5.2 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优化大众消费结构,形成良性循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,营造生态氛围第41页
    5.3 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加强生态教育,增强全人类的生态素养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提高生态意识,回归于自然之中第42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7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7-49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转型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问题研究
下一篇:α型发泡石膏的制备及工艺参数对性能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