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听觉反馈调节的生理学基础 | 第10-14页 |
1.1.1 听觉系统生理结构与听觉传入通路 | 第10页 |
1.1.2 听觉传出神经系统对听觉活动的调控 | 第10-12页 |
1.1.3 耳声发射 | 第12-13页 |
1.1.4 听觉反馈与耳声发射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.1 听力残疾 | 第14页 |
1.2.2 听觉反馈调节对于听力保护等功能的重要性 | 第14-15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15-18页 |
1.3.1 耳声发射 | 第15-17页 |
1.3.2 听觉反馈调节 | 第17-18页 |
1.4 研究构想 | 第18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扫频SFOAE检测技术的实现 | 第20-46页 |
2.1 SFOAE检测方法概述 | 第20-21页 |
2.2 扫频SFOAE检测技术实现 | 第21-37页 |
2.2.1 扫频音的合成 | 第22-24页 |
2.2.2 鼓膜声压估算与刺激声幅度校准 | 第24-28页 |
2.2.3 基于双声抑制的扫频SFOAEs产生 | 第28-29页 |
2.2.4 基于阈值拒绝和同步平均的实验数据预处理 | 第29-31页 |
2.2.5 基于动态跟踪滤波器的扫频SFOAEs提取 | 第31-35页 |
2.2.6 扫频SFOAEs时频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2.7 数据分析流程总结 | 第36-37页 |
2.3 扫频SFOAE检测的软硬件系统设计 | 第37-44页 |
2.3.1 硬件系统搭建 | 第37-41页 |
2.3.2 软件程序设计 | 第41-4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第3章 扫频SFOAE检测方法验证与分析 | 第46-58页 |
3.1 扫频SFOAE检测方法验证 | 第46-53页 |
3.1.1 可行性 | 第46-50页 |
3.1.2 可靠性 | 第50-51页 |
3.1.3 有效性 | 第51-53页 |
3.2 扫频SFOAE检测的优越性 | 第53-57页 |
3.2.1 扫频方法检测效率及分辨率 | 第53-54页 |
3.2.2 检测稳定性与效果 | 第54页 |
3.2.3 信号幅度相位特征 | 第54-57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4章 扫频SFOAE用于听觉反馈研究可行性 | 第58-70页 |
4.1 耳声发射用于听觉反馈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58-59页 |
4.2 对侧刺激声对同侧耳SFOAEs的影响 | 第59-67页 |
4.2.1 刺激声的设置 | 第60页 |
4.2.2 刺激声播放方案 | 第60-62页 |
4.2.3 信号提取与分析 | 第62-66页 |
4.2.4 有无对侧刺激声时SFOAEs对比 | 第66-67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7-70页 |
第5章 不同CAS激发听觉反馈对SFOAEs的影响 | 第70-80页 |
5.1 实验前期准备 | 第70页 |
5.2 研究内容与方案设计 | 第70-71页 |
5.3 数据分析 | 第71-77页 |
5.3.1 不同对侧刺激声强度 | 第71-75页 |
5.3.2 不同对侧刺激声类型 | 第75-77页 |
5.4 扫频SFOAE研究听觉反馈的优势 | 第77页 |
5.5 听觉反馈对侧抑制现象的可能应用 | 第77-7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80-81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及获奖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