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8页 |
1.1 细胞培养概况 | 第9-10页 |
1.2 鱼类细胞系的应用 | 第10-14页 |
1.2.1 鱼类病毒分离和鉴定 | 第10-11页 |
1.2.2 鱼类细胞疫苗制备 | 第11页 |
1.2.3 转基因技术 | 第11页 |
1.2.4 基因的筛选与功能分析 | 第11-12页 |
1.2.5 免疫机理研究 | 第12页 |
1.2.6 生理特性研究 | 第12页 |
1.2.7 细胞核移植 | 第12-13页 |
1.2.8 环境毒物以及污染物的检测 | 第13页 |
1.2.9 鱼类资源保护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 建立鱼类细胞系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3.1 常用的消毒方法 | 第14页 |
1.3.2 细胞培养常用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 细胞的组织来源 | 第15-16页 |
1.5 细胞的培养条件 | 第16-17页 |
1.5.1 细胞培养用的培养基 | 第16页 |
1.5.2 温度对细胞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1.5.3 清对细胞的作用 | 第17页 |
1.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赤眼鳟鳍条组织来源细胞系的建立 | 第18-24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1.2 实验结果 | 第20-21页 |
2.2 讨论 | 第21-23页 |
2.3 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赤眼鳟鳍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| 第24-30页 |
3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4-26页 |
3.1.1 材料 | 第24页 |
3.1.2 试剂与器皿 | 第24页 |
3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4-25页 |
3.1.4 实验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2 实验结果 | 第26-28页 |
3.2.1 赤眼鳟鳍条细胞最适合的培养基类型 | 第26页 |
3.2.2 赤眼鳟鳍条细胞最适合血清浓度 | 第26-27页 |
3.2.3 赤眼鳟鳍条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分析 | 第27页 |
3.2.4 赤眼鳟鳍条细胞的18SrRNA序列比对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 讨论 | 第28-29页 |
3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赤眼鳟鳍条细胞系的初步应用研究 | 第30-35页 |
4.1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4.1.1 材料 | 第30页 |
4.1.2 试剂与器皿 | 第30页 |
4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0页 |
4.1.4 实验方法 | 第30-31页 |
4.2 实验结果 | 第31-33页 |
4.2.1 质粒pEGFP-N1转染赤眼鳟鳍条细胞 | 第31-32页 |
4.2.2 病毒GCRV以及GISV病毒滴度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4.3 讨论 | 第33-34页 |
4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全文总结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