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钻井工程论文--洗井、固井、完井、油层损害与预防论文--钻井液的使用与处理论文

有机盐钻井液环境下高强度钢环境敏感断裂行为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31页
    1.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-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断裂力学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断裂韧度K_(IC)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高强度钢环境敏感断裂行为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钻井液环境下金属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研究现状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方法研究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5-26页
    1.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第26-28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研究成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主要创新点第29-31页
第2章 断裂力学基础理论第31-48页
    2.1 线弹性断裂力学的裂纹尖端场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张开型Ⅰ型裂纹的裂纹尖端应力与位移场求解方法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单向拉伸的Ⅰ型裂纹尖前端的应力、应变和位移分布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应力强度因子及断裂判据第38-40页
    2.2 缺口处的塑性约束系数第40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张开型Ⅰ型裂纹顶端塑性区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塑性约束系数第43-45页
    2.3 断裂韧度测试的厚度效应第45-4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3章 高强度套管钢断裂韧度测试研究第48-78页
    3.1 断裂韧度测试概述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断裂韧度的定义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断裂韧度测试的影响因素第49-51页
    3.2 试验材料第51-52页
    3.3 断裂韧度K_(IC)的测试第52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三点弯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四点弯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紧凑CT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双悬臂梁DCB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圆棒试样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单边裂纹板状试样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双边裂纹板状试样断裂韧度测试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 3.4 断裂韧度K_(IC)测试方法对比分析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不同方法适用性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测试方法优选第62-63页
    3.5 环境敏感断裂韧度K_(ISCC)测试第63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环境敏感断裂评价指标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测试方案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有机盐钻井液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三点弯曲试样法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双悬臂梁DCB法第70-76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第4章 高强度钢环境敏感断裂性能评价第78-99页
    4.1 慢应变速率拉伸应力腐蚀试验评价第78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慢拉伸应力腐蚀评价方法简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慢拉伸试验设备及试样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试验方案及试验步骤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慢拉伸应力腐蚀的表征参量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慢拉伸应力腐蚀试验拉伸曲线及应力腐蚀敏感指数第82-85页
    4.2 恒载荷应力腐蚀试验评价第85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恒载荷应力腐蚀评价方法简介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试验设备及试样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试验材料第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试验方案及试验步骤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恒载荷应力腐蚀试验过程与结果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及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结果分析和讨论第95-98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98-99页
第5章 高强度钢环境敏感断裂作用机理研究第99-110页
    5.1 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第99-100页
    5.2 试验方法简介第100-102页
    5.3 试验材料第102页
    5.4 试验方案第102-103页
    5.5 试验结果第103-107页
    5.6 应力腐蚀机理分析第107-109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09-110页
第6章 高强度钢裂纹扩展特征研究第110-127页
    6.1 高强度钢示波冲击断裂试验第110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试验方法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2-116页
    6.2 基于K-R阻力曲线的高强度钢裂纹扩展特征第116-12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冲击试样的裂纹扩展量△α的计算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冲击试样的K-R阻力曲线计算方法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不同温度下冲击试样的K-R阻力曲线计算结果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不同温度下剩余强度随裂纹扩展量的关系曲线第120-121页
    6.3 带缺口条件下的高强度钢环境敏感断裂行为第121-125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25-127页
第7章 高强度钢环境敏感断裂性能对比分析第127-140页
    7.1 试验试样及方法第127-128页
    7.2 试验方案及过程第128-129页
    7.3 试验结果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压力30MPa、温度100℃有机盐钻井液应力腐蚀环境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压力30MPa、温度150℃有机盐钻井液应力腐蚀环境第131页
    7.4 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对比分析第131-138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压力30MPa、温度100℃有机盐钻井液应力腐蚀环境第131-135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压力30MPa、温度150℃有机盐钻井液应力腐蚀环境第135-138页
    7.5 试验结论分析第138-139页
    7.6 本章小结第139-140页
第8章 结论和建议第140-143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140-141页
    8.2 建议第141-143页
致谢第143-144页
参考文献第144-153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非结构六面体网格MPFA算法研究及应用
下一篇:生物质/煤基甲烷—动力联产及二元联合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