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各类型高等学校论文--民办院校论文

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. 绪论第17-33页
    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的背景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问题的提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的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综述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综述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评述第28-2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32-33页
2. 理论基础第33-49页
    2.1 基本概念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几组基本概念辨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内涵第36-38页
    2.2 基本理论第3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新制度主义理论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博弈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45-49页
3. 民办高等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问题的产生与管理变迁第49-73页
    3.1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起点:非营利性的制度确立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民办高等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制度同形下的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定位第53-55页
    3.2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:营利性事实的出现第55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民办高校营利的内在逻辑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营利性行为的自主化确立第57-63页
    3.3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创新尝试:合理回报制度第63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民办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导致合法性危机出现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《民办教育促进法》中关于合理回报制度的提出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合理回报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第69-73页
4.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实建构第73-103页
    4.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构成第73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界定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划分研究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划分模型第76-84页
    4.2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第84-9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政府的利益诉求分析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利益诉求分析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歧分析第92-96页
    4.3 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框架第96-10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博弈形成的制度逻辑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博弈的基本特征分析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分类管理制度确立的博弈模型构建第100-103页
5. 美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发展及管理的经验与启示第103-124页
    5.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第103-11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变迁第103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分类视角下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分析第109-112页
    5.2 美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第112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捐赠文化环境引致非营利私立大学繁荣发展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高度发达的新经济环境催生营利性私立大学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实现营利与非营利共同发展第116-118页
    5.3 美国的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经验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设立与退出的分类管理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产权分类管理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税收分类管理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分类管理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行政分类管理第121-122页
    5.4 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启示第122-124页
6.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难点问题分析及路径设计第124-152页
    6.1 制度创新视域下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第124-13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社会观念的滞后性阻力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无人选择营利性的尴尬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存量产权难以理顺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控制权如何发生实质转变第128-130页
    6.2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第130-13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促进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30-13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系统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第134-135页
    6.3 分类管理的难点破解思路第135-14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制度移植背景下的本土化创新第135-13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鼓励民办高校举办者分类选择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存量产权的合理理顺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控制权实质转变的实现第140-141页
    6.4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实施路径第141-15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关键:实现分类管理外部约束下的内部治理转化第141-144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先导:继续推进试点工作,开展渐进式改革第144-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保障: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4 建构:实现中央和地方两级协同管理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5 拓展:国际化合作办学促进分类管理深化第150-152页
7.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52-157页
    7.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52-154页
    7.2 创新点第154-155页
    7.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研究不足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展望第156-157页
参考文献第157-168页
附录A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第168-174页
附录B 政府相关管理人员访谈提纲第174-175页
附录C 民办高校举办者访谈提纲第175-176页
附录D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利益相关者划分调查问卷第176-17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78-179页
致谢第179页

论文共1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考虑水合物分解影响的沉积物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研究
下一篇:媒体报道约束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督路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