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肾固摄活血通络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
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前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部分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| 第10-16页 |
1.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名的认识 | 第10页 |
2. 中医糖尿病肾病病因的认识 | 第10-11页 |
3.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 | 第11-12页 |
4. 糖尿病肾病(早期)的中医辨证论治现状 | 第12-16页 |
4.1 脏腑辩证为主 | 第12-14页 |
4.2 气血津液辩证为主 | 第14-16页 |
第二部分 西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| 第16-26页 |
1.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| 第16-19页 |
1.1 遗传易感性 | 第16页 |
1.2 糖代谢异常 | 第16-17页 |
1.3 血流动力学改变 | 第17-18页 |
1.4 脂代谢异常 | 第18页 |
1.5 血糖 | 第18页 |
1.6 炎症因子 | 第18-19页 |
1.7 细胞因子 | 第19页 |
2.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| 第19-26页 |
2.1 生活方式干预 | 第20-21页 |
2.2 药物治疗干预 | 第21-26页 |
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6-35页 |
1. 研究对象 | 第26-27页 |
1.1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26页 |
1.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| 第26-27页 |
1.3 试验病例标准 | 第27页 |
1.4 病例来源 | 第27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1 试验设计 | 第27-28页 |
2.2 病例数 | 第28页 |
3. 病例分组 | 第28页 |
4. 治疗方法 | 第28页 |
4.1 基础治疗 | 第28页 |
4.2 对照组 | 第28页 |
4.3 中药治疗组 | 第28页 |
5. 观察指标 | 第28-29页 |
5.1 一般性观察指标 | 第28页 |
5.2 疗效性观察指标 | 第28-29页 |
5.3 安全性观测指标 | 第29页 |
6. 疗效判定标准 | 第29-30页 |
6.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| 第29页 |
6.2 尿微量白蛋白疗效评价 | 第29页 |
6.3 安全性评价标准 | 第29-30页 |
7. 统计方法 | 第30页 |
8. 临床资料分析 | 第30-35页 |
8.1 两组基线对比 | 第30-31页 |
8.2 疗效指标对比 | 第31-34页 |
8.3 安全性观测 | 第34-35页 |
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| 第35-39页 |
1. 立论依据 | 第35-36页 |
1.1 肾元亏虚是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病的根本 | 第35页 |
1.2 瘀阻肾络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标象 | 第35-36页 |
2. 组方分析 | 第36-38页 |
2.1 益肾固摄活血通络方方解 | 第36页 |
2.2 益肾固摄活血通络方现代药理研究 | 第36-38页 |
3. 临床疗效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1 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| 第38页 |
3.2 降低尿蛋白,改善肾功能,延缓皆衰的进展 | 第38页 |
3.3 降低炎症因子,改善炎症状态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6页 |
附录 | 第46-4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