砌石砼重力坝工程设计方案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10-11页 |
Summary | 第11页 |
1 绪论 | 第12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3-14页 |
2 研究区基本概况 | 第14-32页 |
2.1 项目概况 | 第14页 |
2.2 项目区基本水文资料 | 第14-19页 |
2.2.1 流域概况 | 第14-15页 |
2.2.2 气象 | 第15-16页 |
2.2.3 水文 | 第16页 |
2.2.4 径流 | 第16-17页 |
2.2.5 洪水 | 第17-18页 |
2.2.6 泥沙 | 第18页 |
2.2.7 水位流量关系 | 第18页 |
2.2.8 水面蒸发 | 第18-19页 |
2.2.9 水质 | 第19页 |
2.3 项目区基本地质资料 | 第19-27页 |
2.3.1 区域地质 | 第19-20页 |
2.3.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| 第20-22页 |
2.3.3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| 第22-25页 |
2.3.4 天然建筑材料 | 第25页 |
2.3.5 地震动参数及相应基本烈度 | 第25-26页 |
2.3.6 地基特性及建议参数 | 第26-27页 |
2.4 项目区任务及规模 | 第27-32页 |
2.4.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| 第27-28页 |
2.4.2 工程建设依据 | 第28-29页 |
2.4.3 工程任务 | 第29页 |
2.4.4 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| 第29-30页 |
2.4.5 需水规模 | 第30页 |
2.4.6 水库特征水位选择 | 第30-32页 |
3 工程总体布置 | 第32-51页 |
3.1 工程等级和标准 | 第32-33页 |
3.1.1 工程等别 | 第32页 |
3.1.2 建筑物级别 | 第32页 |
3.1.3 洪水标准 | 第32-33页 |
3.1.4 抗震设计烈度 | 第33页 |
3.2 主要建筑物轴线选择 | 第33-36页 |
3.2.1 坝轴线的选择 | 第33-35页 |
3.2.2 方案比选 | 第35-36页 |
3.3 建筑物型式 | 第36-46页 |
3.3.1 坝型选定 | 第36-41页 |
3.3.2 泄流建筑物型式选定 | 第41-42页 |
3.3.3 消能防冲型式选定 | 第42-45页 |
3.3.4 取水建筑物型式选定 | 第45-46页 |
3.4 工程总布置 | 第46-51页 |
3.4.1 挡水建筑物布置 | 第46-48页 |
3.4.2 泄水建筑物布置 | 第48-49页 |
3.4.3 取水建筑物布置 | 第49-51页 |
4 挡水建筑物设计 | 第51-66页 |
4.1 结构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1.1 基本断面 | 第51-52页 |
4.1.2 细部结构 | 第52-53页 |
4.2 坝基和岸坡开挖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2.1 坝基开挖 | 第53-54页 |
4.2.2 岸坡开挖 | 第54页 |
4.3 防渗处理设计 | 第54页 |
4.4 坝基和岸坡加固设计 | 第54-55页 |
4.4.1 基础加固 | 第54-55页 |
4.4.2 岸坡支护 | 第55页 |
4.5 坝基排水设计 | 第55页 |
4.6 坝体结构计算 | 第55-66页 |
4.6.1 坝顶高程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4.6.2 抗滑稳定计算 | 第56-61页 |
4.6.3 大坝深层抗滑稳定计算 | 第61-63页 |
4.6.4 岸坡坝段的抗滑稳定分析 | 第63页 |
4.6.5 坝体应力计算 | 第63-66页 |
5 泄水建筑物设计 | 第66-69页 |
5.1 泄水建筑物体型设计 | 第66-67页 |
5.2 泄流计算 | 第67页 |
5.3 泄槽水面线计算 | 第67-68页 |
5.4 消能防冲 | 第68-69页 |
6 取水建筑物设计 | 第69-72页 |
6.1 取水建筑物布置 | 第69页 |
6.2 进口底板高程确定 | 第69-70页 |
6.3 最小淹没深度计算 | 第70页 |
6.4 生态供水量 | 第70-72页 |
6.4.1 放空时间计算 | 第70-72页 |
7 结论 | 第72-73页 |
8 参考文献 | 第73-76页 |
9 致谢 | 第76-77页 |
附表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