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自然物的诉讼资格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自然物诉讼资格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6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研究的理论意义 | 第11-13页 |
·环境法律主体范畴的重构 | 第11-12页 |
·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扩展 | 第12-13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研究的实践意义 | 第13-16页 |
·自然物有效法律保护的实现 | 第14-15页 |
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促进 | 第15-16页 |
2 自然物诉讼资格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7页 |
·环境伦理观念的演进 | 第16-20页 |
·传统环境伦理观的反省 | 第17-18页 |
·现代环境伦理观的倡导 | 第18-20页 |
·法律主体范围的扩展 | 第20-27页 |
·环境法主体扩展的必要性 | 第20-24页 |
·环境法主体扩展的可行性 | 第24-27页 |
3 自然物诉讼资格的实践基础 | 第27-34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的立法实践 | 第27-30页 |
·传统环境资源法定位的局限 | 第27-28页 |
·当今环境资源法调整的范围 | 第28-30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的司法实践 | 第30-34页 |
·美、日等国的司法实践 | 第30-32页 |
·中国的司法实践 | 第32-34页 |
4 自然物诉讼资格制度的构建 | 第34-46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制度的实现基础 | 第34-37页 |
·环境公益诉讼机制的构建 | 第34-36页 |
·公民环境伦理意识的提高 | 第36-37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制度的限制条件 | 第37-40页 |
·自然物诉讼的实体限制条件 | 第37-38页 |
·自然物诉讼的程序限制条件 | 第38-40页 |
·自然物诉讼资格制度的实现途径 | 第40-46页 |
·借鉴代理(监护)制度 | 第40-41页 |
·设立公法财团法人 | 第41-44页 |
·鼓励公司公益投资 | 第44-46页 |
5 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2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