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
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| 第1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引言 | 第10-34页 |
·历史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病毒特征 | 第11-16页 |
·PRV病毒的理化特性 | 第11页 |
·PRV病毒的培养特性 | 第11-12页 |
·PRV病毒的编码基因及功能 | 第12-16页 |
·PR感染的临床症状 | 第16-17页 |
·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 | 第17-21页 |
·传播方式多样 | 第19-20页 |
·病毒的潜伏感染及新型毒株的出现 | 第20-21页 |
·临床发病的情况更加严重 | 第21页 |
·诊断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基于PRV抗原的检测方法 | 第22页 |
·基于PRV抗体的检测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(ELlSA) | 第23页 |
·PRV分子生物学诊断 | 第23-24页 |
·常见的猪伪狂犬病毒疫苗 | 第24-31页 |
·PRV减毒活疫苗 | 第24-25页 |
·亚单位疫苗 | 第25-26页 |
·基因缺失疫苗 | 第26-28页 |
·重组疫苗 | 第28-31页 |
·我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治现状 | 第31-32页 |
·猪伪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净化 | 第32-3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9页 |
·材料 | 第34-36页 |
·样品来源 | 第34页 |
·主要试剂及试验用溶液的配制 | 第34页 |
·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溶液 | 第34页 |
·DNA提取所需溶液 | 第34-35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5页 |
·PRV参考序列 | 第35-36页 |
·分子生物学软件 | 第36页 |
·方法 | 第36-39页 |
·样品处理 | 第36页 |
·总DNA的提取 | 第36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PCR扩增 | 第37-39页 |
·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9页 |
3 结果 | 第39-48页 |
·我国PRV感染情况调查 | 第39-41页 |
·PCR特异性引物的鉴定 | 第39-40页 |
·检测PRV的分布情况 | 第40-4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41-48页 |
·gB基因的变异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依据gB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遗传进化树 | 第42-43页 |
·gC基因的变异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依据gC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遗传进化树 | 第44-45页 |
·gE基因的变异分析 | 第45页 |
·依据gE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遗传进化树 | 第45-46页 |
·TK基因的变异分析 | 第46页 |
·依据TK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遗传进化树 | 第46-48页 |
4 讨论 | 第48-49页 |
·PRV中和抗原的变异分析 | 第48页 |
·PRV毒力蛋白的变异分析 | 第48-49页 |
5 结论 | 第49-50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50-56页 |
7 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