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引言 | 第9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声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| 第15-28页 |
·声波的传播规律 | 第15-25页 |
·波的类型 | 第15页 |
·波动方程 | 第15-17页 |
·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声波的分类 | 第18页 |
·声波声场 | 第18-19页 |
·声波在两种介质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| 第19-22页 |
·声波的反射、折射 | 第19-21页 |
·声波在异质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| 第21-22页 |
·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 | 第22-25页 |
·声波的衰减系数 | 第22-23页 |
·声波衰减的原因 | 第23页 |
·吸收衰减 | 第23-24页 |
·散射衰减 | 第24页 |
·扩散衰减 | 第24-25页 |
·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·混凝土声波透射法检测中使用的声波 | 第26-28页 |
·脉冲声波的特点 | 第26页 |
·脉冲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的特征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混凝土灌注桩声波透射法检测综述 | 第28-42页 |
·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 | 第28-32页 |
·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的几种方式 | 第28-29页 |
·声波透射法检测装置及现场测试技术 | 第29-32页 |
·非金属超声检测仪 | 第29-30页 |
·声波换能器 | 第30页 |
·声测管 | 第30-31页 |
·检测前准备和检测步骤 | 第31-32页 |
·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的基本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数据信息处理及结果判断 | 第33-38页 |
·声速判据 | 第33-35页 |
·波幅判据 | 第35-36页 |
·主频判据 | 第36页 |
·实测声波波形 | 第36-37页 |
·PSD判据(斜率法判据) | 第37-38页 |
·桩身混凝土缺陷的综合判定 | 第38-42页 |
·综合判定的必要性 | 第38-39页 |
·综合判定的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混凝土灌注桩的常见缺陷性质与声学参数的关系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超声波检测灌注桩中存在的不足 | 第42-48页 |
·对声波波形研究不够充分 | 第42-44页 |
·声波透射法的盲区 | 第42页 |
·出现盲区的典型案例 | 第42-44页 |
·声波透射法判据的综合运用研究不深 | 第44页 |
·根据《规范》对基桩完整性判定方法的现状 | 第44页 |
·采用单一判据、或者简单地利用几项指标不能判断的案例 | 第44页 |
·《规范》对基桩分类的不足 | 第44-46页 |
·《规范》中基桩声波透射法分类依据 | 第44-45页 |
·《规范》对灌注桩声测透射法分类不完善的地方 | 第45-46页 |
·基桩测试波速影响因素分析不全面 | 第46页 |
·影响超声波检测波速相关性要素 | 第46页 |
·现行规范与技术不能解释问题 | 第46页 |
·各种判据方法存在的问题 | 第46-48页 |
·概率法存在的问题 | 第46-47页 |
·PSD判据存在的问题 | 第47页 |
·波幅判据存在的问题 | 第47页 |
·主频判据存在的问题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声波透射法检测改进研究 | 第48-53页 |
·综合运用判据的判断方法研究 | 第48-50页 |
·桩身缺陷判据的优劣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缺陷性质判断技巧及实例 | 第50页 |
·基桩完整性分类的分析研究 | 第50-53页 |
·基桩高、低应变检测完整性完整性分类 | 第50-51页 |
·《规范》对基桩完整性分类需要完善的地方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工程实例研究—津宁高速某标段基桩工程 | 第53-65页 |
·工程概况及基桩设计参数 | 第53-56页 |
·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| 第53-55页 |
·桩基设计参数 | 第55-56页 |
·案例一:声波透射法测试波速影响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检测数据及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测管间距与声速正相关的原因 | 第58页 |
·对现行规范中声测管埋设的建议 | 第58-59页 |
·案例二:利用斜测法判定桩身缺陷 | 第59-65页 |
·测试过程及结果 | 第59-63页 |
·对现行规范中桩身完整性分类的建议 | 第63-65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