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34页 |
·高浓度盐水概况 | 第11-17页 |
·高浓度盐水的定义、特性及来源 | 第11-12页 |
·浓盐水的基本处置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高浓度含盐废水排放的危害 | 第14-17页 |
·高浓度盐水脱盐技术 | 第17-24页 |
·电渗析脱盐技术 | 第17-19页 |
·正渗透脱盐技术 | 第19-20页 |
·真空膜蒸馏浓缩脱盐技术 | 第20-21页 |
·冷冻脱盐技术 | 第21-22页 |
·热蒸馏脱盐技术 | 第22-23页 |
·增湿-除湿脱盐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雾化蒸发脱盐技术 | 第24-27页 |
·喷雾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| 第24页 |
·雾化蒸发淡化技术的发展 | 第24-25页 |
·常温雾化蒸发脱盐技术应用 | 第25-26页 |
·中低位热能雾化脱盐技术应用 | 第26-27页 |
·槽式太阳能集热技术 | 第27-32页 |
·聚光型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及分类 | 第27-28页 |
·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现状 | 第28-32页 |
·本文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两相流喷嘴雾化效率影响因素的性能研究 | 第34-45页 |
·“介观”喷雾理论 | 第34-35页 |
·雾化器的选择 | 第35-37页 |
·试验流程与工作原理 | 第37页 |
·试验设备及试验仪器 | 第37-38页 |
·试验方法及考察对象 | 第38-4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4页 |
·液体压力对雾滴SMD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气体压力对雾滴SMD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气液压力比对雾滴SMD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液体温度对雾滴SMD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液体含盐量对雾滴SMD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电能浓盐水介观喷雾蒸发系统的性能研究 | 第45-54页 |
·试验流程及工作原理 | 第45-46页 |
·喷雾蒸发塔设计参数 | 第46-48页 |
·数据采集及考察对象 | 第48-49页 |
·试验设备及试验仪器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3页 |
·压缩空气气压的影响 | 第50页 |
·热空气流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热空气温度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进料水流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电能浓盐水介观喷雾蒸发系统的数值模拟 | 第54-65页 |
·模型建立 | 第54-59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54-55页 |
·连续性方程 | 第55页 |
·动量方程 | 第55-56页 |
·能量方程 | 第56页 |
·湍流方程 | 第56-57页 |
·液滴运动方程 | 第57-58页 |
·液滴蒸发模型 | 第58页 |
·气液耦合模型 | 第58-59页 |
·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| 第59-64页 |
·模型验证 | 第59-61页 |
·压缩空气气压的影响分析对比 | 第61-62页 |
·热空气流量的影响分析对比 | 第62-63页 |
·热空气温度的影响分析对比 | 第63页 |
·进料水流量的影响分析对比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构建 | 第65-80页 |
·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设计参数 | 第65-72页 |
·槽式太阳能聚光器 | 第65-68页 |
·吸收器的结构及性能 | 第68-71页 |
·光电跟踪器 | 第71-72页 |
·太阳能安装面积设计计算 | 第72-76页 |
·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安装 | 第76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六章 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性能的研究 | 第80-89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80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80-8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1-88页 |
·试验场地日辐照监测结果及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太阳能辐照值与出口温度的关系 | 第83-84页 |
·太阳能辐照值与热利用效率的关系 | 第84-85页 |
·空气流量与热利用效率的关系 | 第85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七章 槽式太阳能介观喷雾蒸发浓盐水系统的性能评价 | 第89-95页 |
·系统介绍 | 第89-91页 |
·系统最优工况条件确定 | 第91页 |
·高浓度盐水浓度测试结果分析 | 第91-93页 |
·太阳能处理浓盐水经济分析 | 第93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| 第95-99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95-97页 |
·本文的创新之处 | 第97页 |
·建议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8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108-109页 |
附录 | 第109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