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伯来先知的文化记忆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22页 |
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一、《希伯来圣经·先知书》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二、希伯来先知研究专题 | 第12-15页 |
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一、圣经研究专题 | 第16-17页 |
二、《先知书》研究专题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8-22页 |
第一章 希伯来先知的身份固化 | 第22-37页 |
第一节 希伯来文化语境 | 第22-28页 |
一、共同人格性 | 第23-25页 |
二、话语即行动 | 第25-27页 |
三、可逆的节奏性时间意识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先知形象及其变化历程 | 第28-37页 |
一、全能全权型先知 | 第29-32页 |
二、专能专职型先知 | 第32-34页 |
三、被拒绝的先知 | 第34-37页 |
第二章 先知建构的文化记忆 | 第37-55页 |
第一节 文本系统 | 第37-43页 |
一、历史性预言 | 第38-41页 |
二、道德性圣约 | 第41-43页 |
第二节 仪式系统 | 第43-49页 |
一、立约与膏立 | 第44-47页 |
二、祭祀与节期 | 第47-49页 |
第三节 意象系统 | 第49-55页 |
一、牧羊——照料者 | 第50-52页 |
二、火与金牛犊——守护与背叛 | 第52-55页 |
第三章 先知文化记忆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| 第55-63页 |
第一节 以信仰为沟通的媒介 | 第55-57页 |
第二节 以死亡为爱的方式 | 第57-60页 |
第三节 苦难记忆的反思模式 | 第60-63页 |
第四章 先知文化记忆对希伯来文学的影响 | 第63-72页 |
第一节 信仰主题 | 第64-67页 |
第二节 救赎主题 | 第67-69页 |
第三节 同化主题 | 第69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1页 |
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