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15页 |
一、问题缘起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9-15页 |
第一章 宋育仁与《类钞》 | 第15-26页 |
第一节 宋育仁其人其著 | 第15-21页 |
一、从维新到保皇 | 第15-18页 |
二、著作等身,名满天下 | 第18-21页 |
第二节 《类钞》 | 第21-26页 |
一、《类钞》的创办缘由 | 第21-24页 |
二、《类钞》的内容及其影响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《类钞》的哲学思想及其体现 | 第26-36页 |
第一节 《类钞》中的哲学思想 | 第26-31页 |
一、“经史之用,以伦理政治为其归”——经史与政治为一体 | 第26-29页 |
二、“执其两端,而用其中”——崇尚“中庸”之道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哲学思想在政治、经济思想中的体现 | 第31-36页 |
一、“政之源起,只此数端”——政治思想中的体现 | 第31-34页 |
二、“国与民各有其应有之利”——经济思想中的体现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《类钞》中的哲学方法论及其体现 | 第36-47页 |
第一节《类钞》中的哲学方法论 | 第36-41页 |
一、“欲明其原理,必先知其源流”——追本溯源 | 第36-39页 |
二、“各有其微生之机”——注重类比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哲学方法论在教育、法律思想中的体现 | 第41-47页 |
一、“教育之理,生于自然”——教育思想中的体现 | 第41-44页 |
二、“始于分合出入,比勘不误”——法律思想中的体现 | 第44-47页 |
余论 | 第47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附录: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