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安煤矿村庄下条带开釆设计及可行性研究
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条带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机理 | 第10-11页 |
·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| 第11-12页 |
·条带开采煤柱的稳定性 | 第12-1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2 条带开采方案的提出 | 第15-24页 |
·矿井概况 | 第15-18页 |
·水文及地质构造 | 第16页 |
·煤层概况 | 第16-18页 |
·1109工作面 | 第18-21页 |
·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| 第18-19页 |
·巷道布置 | 第19页 |
·采煤工艺过程 | 第19-21页 |
·设备配置 | 第21页 |
·采宽和留宽的确定 | 第21-23页 |
·煤柱宽度的确定 | 第21-23页 |
·开采宽度的确定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 条带煤柱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| 第24-30页 |
·模拟软件的选择 | 第24-25页 |
·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| 第25-27页 |
·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4 村庄下开采方案可行性分析 | 第30-45页 |
·预计算法 | 第30-38页 |
·计算每个采样点的走向和倾向变形值 | 第30-31页 |
·预测走向和倾向变形值数据 | 第31-33页 |
·走向倾向变形值叠加 | 第33-36页 |
·各个位置实际变形值合成 | 第36-38页 |
·预计软件简介 | 第38-40页 |
·矿山开采沉陷可视化预计系统 | 第38-39页 |
·多工作面开采沉陷预计叠加系统 | 第39-40页 |
·预计参数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·保护等级的确定 | 第41页 |
·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及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进一步提高回采率的可能性分析 | 第45-56页 |
·工作面壁式开采的可能性 | 第45-47页 |
·最大允许工作面长度分析 | 第47-55页 |
·工作面尺寸300×100 m地表变形预计 | 第48-50页 |
·工作面尺寸300×125 m地表变形预计 | 第50-52页 |
·工作面尺寸300×130 m地表变形预计 | 第52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7页 |
·结论 | 第56页 |
·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9-6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