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析城市景观的可持续性--以威海市五渚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| 第9-11页 |
·国外 | 第9页 |
·国外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| 第9页 |
·国外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实例 | 第9页 |
·国内 | 第9-11页 |
·我国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| 第9-10页 |
·我国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实例 | 第10-11页 |
2 我国目前城市景观可持续开发建设存在的难点 | 第11-13页 |
·土地使用形式单一 | 第11页 |
·生态环保意识薄弱 | 第11页 |
·生存环境污染严重 | 第11页 |
·持续提高生态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管理体系发展缓慢 | 第12页 |
·历史文化更待推进 | 第12-13页 |
3 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相关概念 | 第13-15页 |
·景观的概念 | 第13页 |
·城市景观的概念 | 第13页 |
·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概念 | 第13页 |
·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特征 | 第13-14页 |
·可持续性城市景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4 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评价标准 | 第15-16页 |
·宏观层面 | 第15页 |
·中观层面 | 第15页 |
·微观层面 | 第15-16页 |
5 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| 第16-18页 |
·兼顾多元的整体发展 | 第16页 |
·保护自然生态的演替 | 第16页 |
·保证景观的生态安全 | 第16页 |
·尊重历史文脉的延续 | 第16页 |
·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| 第16页 |
·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| 第16-18页 |
6 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素 | 第18-23页 |
·场地评估与开发建设 | 第18页 |
·生态设计 | 第18-20页 |
·土壤 | 第18-19页 |
·水体 | 第19页 |
·植物 | 第19-20页 |
·景观空间 | 第20页 |
·景观功能 | 第20-21页 |
·景观设施 | 第21页 |
·历史文化 | 第21-22页 |
·管理政策 | 第22页 |
·社会效益 | 第22-23页 |
7 相关案例分析 | 第23-49页 |
·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| 第23-28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23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23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景观可持续性体现 | 第26-28页 |
·生态设计 | 第26页 |
·雨洪管理 | 第26-27页 |
·植物设计 | 第27-28页 |
·案例评价与设计启示 | 第28页 |
·加拿大多伦多雪邦公园 | 第28-33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28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景观可持续性体现 | 第30-32页 |
·生态设计 | 第30页 |
·季节性考虑 | 第30-32页 |
·植物设计 | 第32页 |
·减少光污染 | 第32页 |
·案例评价与设计启示 | 第32-33页 |
·伦敦2012奥林匹克公园 | 第33-37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33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景观可持续性体现 | 第35-37页 |
·赛后的持续使用 | 第35页 |
·生态设计 | 第35-37页 |
·案例评价与设计启示 | 第37页 |
·布鲁克林大桥公园 | 第37-42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37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景观可持续性体现 | 第41-42页 |
·生态设计 | 第41-42页 |
·景观材料的选择 | 第42页 |
·减少声污染 | 第42页 |
·案例评价与设计启示 | 第42页 |
·花桥吴淞江湿地公园 | 第42-46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42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景观可持续性体现 | 第45-46页 |
·净水公园设计 | 第45-46页 |
·公共教育 | 第46页 |
·绿道设计 | 第46页 |
·案例评价与设计启示 | 第46页 |
·遂宁河东新区滨江景观带规划 | 第46-49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46页 |
·问题分析 | 第46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46-48页 |
·景观可持续性体现 | 第48页 |
·可持续开发建设 | 第48页 |
·视觉可持续性 | 第48页 |
·案例评价与设计启示 | 第48-49页 |
8 威海市五渚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| 第49-57页 |
·项目背景 | 第49-50页 |
·项目区位 | 第49页 |
·发展定位 | 第49页 |
·设计范围 | 第49页 |
·用地类型 | 第49页 |
·自然条件 | 第49-50页 |
·气候条件 | 第49-50页 |
·自然资源 | 第50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50页 |
·关于城市 | 第50页 |
·关于五渚河 | 第50页 |
·民俗文化 | 第50页 |
·现状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山水格局 | 第50页 |
·交通分析 | 第50页 |
·高程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道路分析 | 第51页 |
·植被分析 | 第51页 |
·水系分析 | 第51页 |
·建筑分析 | 第51页 |
·视线分析 | 第51页 |
·规划设计 | 第51-53页 |
·设计依据与原则 | 第51-52页 |
·设计依据 | 第51-52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52页 |
·设计理念与目标 | 第52页 |
·设计理念 | 第52页 |
·设计目标 | 第52页 |
·设计策略 | 第52-53页 |
·优化 | 第53页 |
·塑造 | 第53页 |
·衔接 | 第53页 |
·活力 | 第53页 |
·经济技术指标 | 第53页 |
·设计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设计结构 | 第53-54页 |
·一体 | 第53页 |
·双轴标 | 第53-54页 |
·三环 | 第54页 |
·六区 | 第54页 |
·多廊 | 第54页 |
·剖面分析 | 第54页 |
·局部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林渚交融 | 第54页 |
·丛林乐享 | 第54页 |
·律动康乐 | 第54页 |
·生态休闲 | 第54-55页 |
·曲台幽芳 | 第55页 |
·悦动赏玩 | 第55页 |
·登高远望 | 第55页 |
·滨河畅游 | 第55页 |
·专项规划 | 第55-57页 |
·交通系统 | 第55页 |
·建筑系统 | 第55页 |
·种植系统 | 第55-56页 |
·竖向雨洪系统 | 第56页 |
·防灾避难系统 | 第56页 |
·服务设施系统 | 第56页 |
·照明系统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表:五渚河公园植物苗木表 | 第59-61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1-62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2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件:毕业设计图纸 | 第64-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