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引言 | 第10页 |
| ·印染生产概况 | 第10-12页 |
| ·印染废水来源及水质 | 第10-11页 |
| ·印染废水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染料的分类与危害 | 第12页 |
| ·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| 第12-14页 |
| ·物理处理法 | 第12页 |
| ·化学处理法 | 第12-13页 |
| ·生物处理法 | 第13-14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2 EGSB反应器的启动运行 | 第16-22页 |
| ·EGSB工艺 | 第16-18页 |
| ·EGSB反应器概述及应用 | 第16-18页 |
| ·EGSB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影响条件 | 第18页 |
| ·实验装置、材料及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18-19页 |
| ·EGSB反应器接种污泥 | 第19页 |
| ·实验用水 | 第19页 |
| ·分析项目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0-21页 |
| ·EGSB反应器的COD去除情况 | 第20页 |
| ·EGSB反应器出水pH值 | 第20-21页 |
| ·污泥参数 | 第21页 |
| ·结论 | 第21-22页 |
| 3 nZVI-EGSB耦合处理印染废水 | 第22-31页 |
| ·零价铁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| ·ZVI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| 第22页 |
| ·ZVI还原水中污染物的步骤 | 第22-23页 |
| ·ZVI处理偶氮染料废水 | 第23页 |
| ·ZVI-厌氧微生物联合工艺处理偶氮染料印染废水 | 第23-24页 |
| ·纳米零价铁-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| 第24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4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5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5-30页 |
| ·nZVI-厌氧微生物耦合体系反应前后nZVI的形态变化 | 第25-26页 |
| ·单独nZVI体系nZVI浓度对染料X-3B脱色率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| ·nZVI-厌氧微生物耦合体系nZVI浓度对染料X-3B脱色率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pH值对染料X-3B脱色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初始染料浓度对染料X-3B脱色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温度对染料X-3B脱色率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结论 | 第30-31页 |
| 4 过硫酸盐活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 | 第31-34页 |
| ·过硫酸盐活化技术概述 | 第31页 |
| ·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3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·nZVI-PS体系nZVI浓度对染料X-3B废水中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nZVI-PS-厌氧微生物体系中nZVI浓度对染料X-3B的影响 | 第33页 |
| ·结论 | 第33-34页 |
| 5 厌氧污泥中优势菌种的筛选及染料降解 | 第34-51页 |
| ·微生物降解印染废水概述 | 第34页 |
| ·细菌脱色 | 第34页 |
| ·真菌脱色 | 第34页 |
| 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4-35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5-37页 |
| ·仪器与设备 | 第37-38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8-50页 |
| ·三种优势菌株的筛选结果 | 第38-39页 |
| ·优势菌株的菌种鉴定 | 第39-45页 |
| ·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| ·降解曲线的测定 | 第46-48页 |
| ·单菌-nZVI耦合体系对染料X-3B的脱色情况 | 第48页 |
| ·单菌-nZVI联合体系处理不同初始浓度染料X-3B | 第48-50页 |
| ·结论 | 第50-51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60页 |
| 附录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