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造林学、林木育种及造林技术论文--各林种造林论文--防护林论文

北京山区典型小流域防护林健康评价及经营模式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引言第11-12页
1 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-25页
   ·森林健康研究历程第12-15页
     ·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历程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研究历程第14-15页
   ·森林健康概念和内涵第15-17页
   ·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第17-21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监测第17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评价第17-20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监测与评价的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·森林健康管理第21-23页
     ·中国森林健康管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国外森林健康管理第22-23页
   ·森林健康研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存在问题第23页
     ·发展趋势第23-25页
2 研究区概况第25-28页
   ·潮关西沟流域第25-26页
   ·半城子流域第26-27页
   ·土门西沟流域第27-28页
3 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8-43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8页
   ·研究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8-29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9-43页
     ·资料收集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数据获取第30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评价模型第32-41页
     ·景观格局优化模型——多目标优化模型第41-43页
4 森林健康诊疗一体化经营理念与模式构建第43-57页
   ·森林健康诊疗一体化经营模式的提出第43-46页
     ·中医人体健康的诊断与治疗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的诊断与治疗第44-46页
   ·森林健康诊疗一体化经营模式构建第46-56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评价第46-52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经营第52-55页
     ·森林健康诊疗一体化模式第55-56页
   ·小结第56-57页
5 小流域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57-76页
   ·评价尺度确立第57页
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指导思想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原则第58页
   ·小班尺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8-63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建立第59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检验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指标说明第60-63页
   ·景观尺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63-68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建立第64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检验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指标说明第65-68页
   ·评价等级与评价标准第68-75页
     ·评价等级第68-69页
     ·评价标准第69-75页
   ·小结第75-76页
6 小流域防护林小班尺度健康评价第76-102页
   ·流域防护林基本情况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 ·流域防护林总体状况第76-77页
     ·流域不同地形地貌防护林分布第77-80页
   ·小班健康评价第80-87页
     ·指标权重计算第80-83页
     ·模糊关系矩阵R建立第83-85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第85-87页
   ·评价结果分析第87-101页
     ·朝关西沟流域第87-93页
     ·半城子流域第93-97页
     ·土门西沟流域第97-101页
   ·小结第101-102页
7 小流域防护林景观尺度健康评价第102-127页
   ·流域景观类型划分及景观格局分析第102-114页
     ·景观要素划分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景观格局分析第103-114页
   ·防护林景观健康评价第114-120页
     ·权重计算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·模糊关系矩阵R建立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综合评价第120页
   ·评价结果分析第120-125页
     ·朝关西沟流域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半城子流域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土门西沟流域第124-125页
   ·小结第125-127页
8 小流域防护林景观健康格局多目标优化第127-153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27页
   ·优化目标和原则第127-128页
   ·优化模型建立第128-149页
     ·决策变量第128页
     ·目标函数第128页
     ·约束条件第128-141页
     ·模型求解第141-149页
   ·优化结果分析第149-152页
   ·小结第152-153页
9 小流域防护林健康经营技术探讨第153-158页
   ·健康经营目标第153页
   ·健康经营原则第153-154页
   ·健康经营技术第154-157页
     ·健康评价档案建立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健康经营措施探讨第155-157页
   ·小结第157-158页
10 结论和讨论第158-162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58-160页
   ·讨论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·创新点第160-161页
     ·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61-162页
参考文献第162-173页
导师简介第173-174页
个人简介第174-175页
在读期间成果清单第175-176页
致谢第176页

论文共1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林分根系空间分布与水平阶整地对土质坡面稳定性的影响--以我国黄土高原刺槐林和侧柏林为例
下一篇:林木根系固土护坡力学基础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