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重庆市长寿区城市河岸生态修复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1 引言第11-2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城市内河环境恶化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岸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第13-14页
   ·城市河流生态护岸研究背景第14-17页
     ·生态护岸的概念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流生态护岸研究进展第15-17页
   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背景第17-25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的定义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的组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类型划分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第22-25页
2 研究区概况第25-31页
   ·地理位置第26-27页
   ·自然条件第27-30页
     ·地质地貌第27页
     ·气候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水文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·土壤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植被特征第30页
   ·社会、经济状况第30-31页
3 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1-3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3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1-36页
     ·试验区设置第31页
     ·岸坡植被调查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岸坡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·岸坡土壤结构及抗蚀性指标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·土壤抗剪强度的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填料静态吸附试验第33-35页
     ·人工湿地不同配比填料净水试验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36页
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36-39页
4 城市河岸生态修复的理论及技术应用第39-65页
   ·城市河流的定义及功能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天然的河流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流的主要功能第41-42页
   ·河岸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功能第42-46页
     ·河岸的内涵及定义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健康河岸的特征第44页
     ·健康河岸的功能第44-46页
   ·城市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理念和原则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理念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原则第47-48页
   ·国内外城市河流生态护岸技术措施第48-58页
     ·土工网垫植被护岸技术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生态砖和鱼巢砖护岸技术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土壤生物工程护岸技术第50-53页
     ·植物混凝土护岸技术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自嵌式植生挡土墙护岸技术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堰结构护岸技术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岸坡植被护岸技术第57-58页
   ·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溪生态护岸技术应用第58-63页
     ·桃花溪河道污染及治理现状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桃花溪生态护岸设计方案第60-62页
     ·桃花溪生态护岸实施第62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5页
5 桃花溪生态护岸修复效果第65-87页
   ·岸坡土壤理化性质第65-75页
     ·岸坡土壤物理性质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岸坡土壤化学性质第66-73页
     ·土壤结构特征第73-75页
   ·岸坡土壤抗蚀性第75-82页
     ·抗蚀性指标的选取第75-80页
     ·抗蚀性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·植被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第82-85页
     ·植物被群落特征第82-83页
     ·生物多样性指数第83-85页
   ·岸坡土壤抗剪强度第85-8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6-87页
6 桃花溪河岸生态修复效果综合评价第87-101页
   ·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第87-89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第87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第87-89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89页
   ·桃花溪生态护岸修复效果的层次结构第89-99页
   ·桃花溪生态护岸修复效果综合得分第99-10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0-101页
7 城市河岸人工湿地护岸技术第101-127页
   ·城市河岸人工湿地护岸装置设计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岸人工湿地护岸构想第101页
     ·城市河岸人工湿地护岸装置施工步骤第101-103页
   ·人工湿地填料静态吸附效果第103-119页
     ·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103-107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·吸附剂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·进水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第116-119页
   ·人工湿地不同配比填料净水效果第119-125页
     ·不同配比方案净水效果分析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·不同配比方案净水效果评价第123-1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5-127页
8 结论第127-129页
参考文献第129-139页
个人简介第139-141页
导师简介第141-143页
成果目录清单第143-145页
致谢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响应
下一篇: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