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前言 | 第8-10页 |
一. 资料与方法 | 第10-14页 |
(一) 一般资料 | 第10页 |
(二) 诊断标准 | 第10-11页 |
1.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10-11页 |
2.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11页 |
(三) 纳入标准 | 第11页 |
(四) 排除标准 | 第11页 |
(五) 病例退出标准 | 第11-12页 |
(六) 治疗方法 | 第12页 |
(七) 观测指标 | 第12页 |
(八) IL-1检测方法 | 第12-13页 |
(九) 质量控制 | 第13页 |
(十)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3页 |
(十一) 统计学方法 | 第13-14页 |
二. 结果 | 第14-18页 |
(一) 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 | 第14-15页 |
(二) 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| 第15页 |
(三) 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| 第15页 |
(四) 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IL-1 β含量比较 | 第15-16页 |
(五) 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IL-1 α含量比较 | 第16页 |
(六) 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IL-1 Ra含量比较 | 第16-17页 |
(七) 中药组与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| 第17-18页 |
三. 讨论与分析 | 第18-24页 |
(一) 失眠的流行病学 | 第18页 |
(二) 西医对失眠障碍的认识、治疗及不足 | 第18-21页 |
1. 现代医学对失眠障碍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2. 失眠障碍的西医治疗 | 第19-20页 |
3. 西医治疗的不足 | 第20-21页 |
(三) 中医对失眠障碍的认识 | 第21-22页 |
1. 失眠障碍的病因病机学说及临床发现 | 第21页 |
2. 加味酸枣仁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障碍的证治机理 | 第21-22页 |
(四) 指标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1. IL-1指标的选择 | 第22页 |
2. HAMA指标的选择 | 第22页 |
3. PSQI指标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(五) 结果分析 | 第23-24页 |
结论 | 第24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7页 |
附图 | 第27-30页 |
中英文缩略词 | 第30-31页 |
致谢 | 第31-32页 |
综述 | 第32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