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缩略词简表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| 第11-18页 |
1. 材料 | 第11-12页 |
·动物 | 第11页 |
·药物 | 第11页 |
·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11-12页 |
2. 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模型制备 | 第12页 |
·分组 | 第12页 |
·给药 | 第12-13页 |
3.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| 第13-17页 |
·一般行为学特征观察 | 第13页 |
·排便情况的改变 | 第13页 |
·血清木糖含量检测 | 第13-14页 |
·结肠黏膜病理检测 | 第14页 |
·结肠黏膜C-kit、SCF表达的免疫组化测定 | 第14-15页 |
·结肠黏膜C-kit、SCF表达的Real-time PCR测定 | 第15-17页 |
4. 统计学处理 | 第17-18页 |
第二部分 结果 | 第18-26页 |
1. 各组小鼠一般行为学特征的变化 | 第18页 |
2. 各组小鼠排便情况的改变 | 第18-19页 |
3. 各组小鼠血清木糖含量检测结果 | 第19-20页 |
4. 各组小鼠结肠黏膜病理检测结果 | 第20-21页 |
5. 各组小鼠结肠黏膜C-kit表达的结果 | 第21-23页 |
6. 各组小鼠结肠黏膜SCF表达的结果 | 第23-26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 | 第26-32页 |
1. 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小鼠模型复制成功 | 第26页 |
2. STC的发病机制 | 第26-28页 |
·ICC的结构与功能 | 第26-27页 |
·ICC与STC | 第27-28页 |
·C-kit、SCF与ICC | 第28页 |
3. 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 | 第28-29页 |
4. 脾虚与便秘 | 第29页 |
5. 枳术丸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9-30页 |
6. 对本实验结果的讨论 | 第30-32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 | 第32-33页 |
致谢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综述 | 第38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