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白桦及转基因白桦的研究背景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白桦简介 | 第10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| ·甲基化与表观遗传学 | 第11页 |
| ·植物DNA甲基化作用方式及功能 | 第11-14页 |
| ·植物DNA甲基化作用方式 | 第11-12页 |
| ·植物DNA甲基化的功能 | 第12-14页 |
| ·木本植物不同发育阶段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变化 | 第14-15页 |
| ·DNA甲基化与木本植物的年龄 | 第14-15页 |
| ·DNA甲基化与木本植物的花期、休眠和育性 | 第15页 |
| ·木本植物离体繁殖过程中的DNA甲基化模式重建 | 第15-17页 |
| ·无性繁殖技术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| 第16页 |
| ·组织培养植株与野生植株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差异 | 第16页 |
| ·再生过程、体胚发生、继代培养以及外植体状态与DNA甲基化 | 第16-17页 |
| ·植物DNA甲基转移酶及与甲基化有关的蛋白 | 第17-18页 |
| ·METI家族 | 第17-18页 |
| ·CMT家族 | 第18页 |
| ·DRM家族 | 第18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8-20页 |
| 2 转基因白桦愈伤组织途径再生 | 第20-24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1页 |
| ·实验材料来源 | 第20页 |
| ·器械准备 | 第20页 |
| ·试验用培养基及培养条件(激素浓度为mg/L)(见表2-1) | 第20-21页 |
| ·外植体选取与消毒 | 第21页 |
| ·腋芽增殖的继代培养 | 第21页 |
| ·愈伤组织的诱导 | 第21-22页 |
| ·愈伤组织的分化 | 第22页 |
| ·再生植株生根及移栽 | 第22-23页 |
| ·观察特殊状态的愈伤组织 | 第23页 |
| ·实验材料的保存 | 第23-24页 |
| 3 转基因白桦微繁过程不同发育阶段生理指标的变化 | 第24-39页 |
| ·植物材料来源 | 第2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酶液制取 | 第24页 |
| ·保护酶活性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| ·木质素测定 | 第25页 |
| ·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 | 第25页 |
| ·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| 第25-26页 |
| ·可溶性总蛋白含量测定 | 第26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5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植物过氧化物酶(POD)的变化 | 第26-27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| 第27-28页 |
| ·再生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含量的变化 | 第28-30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过氧化氢酶(CAT)含量的变化 | 第30-31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丙二醛(MDA)含量的变化 | 第31-32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| 第32-34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讨论 | 第35-37页 |
| ·再生过程过程生理指标变化 | 第35-36页 |
| ·愈伤组织老化过程生理指标变化 | 第36-37页 |
| ·特殊状态愈伤生理指标变化 | 第3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4 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的DNA甲基化变异分析 | 第39-53页 |
| ·植物材料来源 | 第39页 |
| 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39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9-44页 |
| ·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| 第39页 |
| ·基因组DNA的双酶切 | 第39页 |
| ·酶切片段的连接 | 第39-40页 |
| ·预扩增PCR | 第40-41页 |
| ·引物的筛选 | 第41-42页 |
| ·选择性扩增PCR | 第42页 |
| ·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| 第42-44页 |
| ·数据处理和分析 | 第4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| 第44-45页 |
| ·酶切条件的选择 | 第45页 |
| ·预扩增结果分析 | 第45页 |
| ·MSAP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筛选 | 第45-46页 |
| ·不同发育阶段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分析 | 第46-51页 |
| ·讨论 | 第51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5 甲基转移酶及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53-64页 |
| ·植物材料来源 | 第53页 |
| ·主要试剂及仪器 | 第53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53-56页 |
| ·RNA提取 | 第53页 |
| ·DNA消化 | 第53-54页 |
| ·RNA质量的检测和浓度的测定 | 第54页 |
| ·反转录PCR | 第54页 |
| ·PCR扩增 | 第54-55页 |
| ·荧光定量PCR | 第55页 |
| ·甲基转移酶活性测定 | 第55-5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0页 |
| ·RNA提取 | 第56页 |
| ·RNA浓度检测 | 第56-57页 |
| ·荧光定量PCR | 第57-60页 |
| ·转基因白桦再生过程中甲基转移酶含量的变化 | 第60页 |
| ·讨论 | 第60-62页 |
| ·实时定量PCR如何克服偏差 | 第60-61页 |
| ·再生过程中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变化 | 第61-62页 |
| ·再生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与DNA甲基化及生理指标间的关系 | 第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7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-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