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共生理论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动力机制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·流通体制变革推动 | 第13页 |
·区域经济发展推动 | 第13-14页 |
·产业集聚效应 | 第14-15页 |
·电子商务推动 | 第15-16页 |
·政府推动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理论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实证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·比较研究法 | 第17-18页 |
·文章创新与不足之处 | 第18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8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8页 |
·论文的基本结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| 第20-24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 | 第20-21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的概念 | 第20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的分类 | 第20-21页 |
·共生理论 | 第21-24页 |
·共生基本概念 | 第21-22页 |
·共生三要素 | 第22-23页 |
·共生界面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| 第24-30页 |
·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历程 | 第24-25页 |
·总体发展状况 | 第25-27页 |
·区域发展状况 | 第27-30页 |
·数量分布 | 第27-28页 |
·市场集中度 | 第28-29页 |
·经营效益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商品交易市场共生系统 | 第30-40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共生结构 | 第31-33页 |
·核心层 | 第31-32页 |
·支撑层 | 第32页 |
·辅助层 | 第32-33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的共生单元 | 第33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的共生模式 | 第33-35页 |
·行为模式 | 第33-34页 |
·组织模式 | 第34-35页 |
·商品交易市场的共生环境 | 第35-36页 |
·共生单元间的相互关系 | 第36-39页 |
·功能互补 | 第36-37页 |
·资源共享 | 第37页 |
·相互制衡 | 第37-39页 |
·共生关系的破裂 | 第39-40页 |
第5章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动力机制 | 第40-47页 |
·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40-42页 |
·动力机制 | 第40-41页 |
·能量生成 | 第41-42页 |
·共生环境推动 | 第42-46页 |
·政府职能 | 第42-43页 |
·动力机制 | 第43-46页 |
·区位优势 | 第46-47页 |
第6章 商品交易市场动力机制实证分析 | 第47-54页 |
·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| 第47-49页 |
·被解释变量 | 第47页 |
·解释变量 | 第47-49页 |
·模型假设 | 第49-50页 |
·回归模型 | 第50-52页 |
·确定影响形式 | 第50页 |
·确定模型形式 | 第50-51页 |
·显著性检验 | 第51-5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政策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| 第52-53页 |
·产业发展与商品交易市场 | 第53页 |
·区位与商品交易市场 | 第53-54页 |
第7章 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| 第54-58页 |
·加大财政投入 | 第54页 |
·完善基础建设 | 第54-56页 |
·完善交通网络系统 | 第55页 |
·建立信息网络系统 | 第55页 |
·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| 第55-56页 |
·制定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 | 第56-57页 |
·转变执政理念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