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引言 | 第10-12页 |
·嵌岩桩的定义 | 第11页 |
·嵌岩桩的承载机理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嵌岩桩承载机制与破坏模式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 | 第19-38页 |
·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概述 | 第19-20页 |
·基岩无结构面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 | 第20-26页 |
·试验模型制作 | 第20-23页 |
·测试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加载系统 | 第25-26页 |
·基岩结构面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 | 第26-30页 |
·结构面模型试验制作 | 第26-28页 |
·结构面模型测试系统及数据采集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加载系统 | 第29-30页 |
·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基岩无结构面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桩径为 10cm | 第31-33页 |
·桩径为 7cm | 第33-35页 |
·基岩结构面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岩土材料本构关系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原理 | 第38-48页 |
·岩土材料本构关系概述 | 第38-41页 |
·线弹性模型 | 第38页 |
·非线性弹性邓肯‐张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弹塑性摩尔‐库仑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弹塑性德鲁克‐普拉格模型 | 第40页 |
·修正剑桥模型 | 第40-41页 |
·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原理 | 第41-42页 |
·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基本思想 | 第41页 |
·有限元极限分析法的优点 | 第41-42页 |
·有限元极限分析法的使用条件 | 第42页 |
·摩尔‐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 | 第42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破坏模式与有限元极限分析 | 第48-69页 |
·嵌岩桩有限元模型破坏判断依据 | 第48页 |
·ANSYS 软件介绍 | 第48-52页 |
·ANSYS 的特点 | 第49-50页 |
·ANSYS 的组成 | 第50页 |
·ANSYS 求解问题的步骤 | 第50-51页 |
·ANSYS 有限元分析的 D-P 材料的参数 | 第51-52页 |
·基岩无结构面嵌岩桩室内模型试验破坏模式与有限元极限分析 | 第52-59页 |
·桩径为 10cm | 第52-56页 |
·桩径为 7cm | 第56-59页 |
·嵌岩桩基岩结构面室内模型试验破坏模式与有限元极限分析 | 第59-68页 |
·软弱夹层模拟结构面方法 | 第59-63页 |
·无厚度接触单元模拟结构面方法 | 第63-67页 |
·两种模拟基岩软弱结构面方法对比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嵌岩桩破坏模式与有限元极限分析工程应用 | 第69-83页 |
·概述 | 第69页 |
·嵌岩桩静荷载试验与数值模拟 | 第69-77页 |
·试验背景 | 第69-73页 |
·有限元数值模拟屈服准则 | 第73页 |
·几何模型及约束条件 | 第73-74页 |
·材料参数 | 第74页 |
·网格划分 | 第74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与静荷载试验结果对比 | 第74-75页 |
·数值模拟加载至破坏 | 第75-77页 |
·基岩与桩岩界面破坏有限元极限分析 | 第77-79页 |
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77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7-79页 |
·岩基与结构面破坏有限元极限分析 | 第79-81页 |
·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79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79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·结论 | 第83-84页 |
·展望 | 第84-85页 |
致谢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