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·引言 | 第13-14页 |
·我国的水环境资源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水环境污染形势 | 第14-15页 |
·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状况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7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研究简介 | 第20-25页 |
·课题来源 | 第20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0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·案例简介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水库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| 第25-55页 |
·概述 | 第25-27页 |
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27-40页 |
·资料收集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| 第27-28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28-32页 |
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32-40页 |
·模型应用 | 第40-53页 |
·案例水源水质富营养化风险评价 | 第40-50页 |
·案例水源水质富营养化预警机制的初步研究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3章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| 第55-96页 |
·概述 | 第55-56页 |
·城市供水系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56-60页 |
·评价数据的来源和安全等级的确定 | 第60-62页 |
·评价数据的来源 | 第60-61页 |
·安全等级的确定 | 第61-62页 |
·基于网络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62-66页 |
·网络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| 第62-65页 |
·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65-66页 |
·模型应用 | 第66-94页 |
·城市供水系统水质风险评价 | 第66-82页 |
·基于管网安全评价模型的城市供水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| 第82-91页 |
·模拟改造后的管网安全评价 | 第91-9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第4章 城市供水安全预警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| 第96-111页 |
·水环境预警的特点及内容 | 第96-98页 |
·水环境预警的特点 | 第96-97页 |
·水质预警的基本框架 | 第97-98页 |
·水环境体系预警的判别标准 | 第98-101页 |
·水源水富营养化判别标准 | 第98-100页 |
·城市供水系统水质风险预警判别标准 | 第100-101页 |
·城市供水系统风险预警模式研究 | 第101-109页 |
·水质预警模型的构建 | 第101-102页 |
·水源水富营养化预警的研究与实践 | 第102-106页 |
·供水管网水质风险预警的研究与实践 | 第106-10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第5章 基于 matlab 技术的城市供水安全评价与预警模型构建 | 第111-123页 |
·matlab-gui | 第111-112页 |
·基于 matlab-gui 技术的水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| 第112-121页 |
·相关性分析 | 第113-114页 |
·基于 AHP 法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模型界面的构建 | 第114-118页 |
·基于 ANP 法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模型界面的构建 | 第118-120页 |
·预警系统界面的构建 | 第120-1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1-12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123-126页 |
·结论 | 第123-124页 |
·问题与建议 | 第124-126页 |
文献参考 | 第126-13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| 第135-136页 |
致谢 | 第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