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1-9页 |
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·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| 第12-14页 |
·社会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理论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相关研究进展及问题分析 | 第15-25页 |
·农业景观发展概况 | 第15-18页 |
·我国现阶段发展农业景观遇到的问题 | 第18页 |
·农业生态园发展概况 | 第18-21页 |
·我国现阶段农业生态园的问题分析 | 第21-2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本文框架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农作物造景及其可行性研究 | 第28-44页 |
·农作物造景及其相关概念的阐述 | 第28-30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定义 | 第28-29页 |
·农作物造景与植物造景 | 第29-30页 |
·农作物造景与农业景观 | 第30页 |
·农作物的美学价值研究 | 第30-35页 |
·北方地区农作物研究 | 第30-32页 |
·农作物的色彩美 | 第32-33页 |
·农作物的形体美 | 第33页 |
·农作物的季相美 | 第33-34页 |
·农作物的声味美 | 第34页 |
·农作物的内涵美 | 第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·利用农作物进行造景的优缺点 | 第35-37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优点 | 第35-37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缺点 | 第37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艺术构成 | 第37-39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平面构成 | 第38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立体构成 | 第38-39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色彩构成 | 第39页 |
·优秀案例分析 | 第39-42页 |
·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景观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南宋八卦田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农作物造景的理论方法探究 | 第44-90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色彩设计研究 | 第44-52页 |
·色彩基本原理 | 第44页 |
·色彩对人审美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·农作物的色彩研究 | 第46-48页 |
·农作物色彩设计的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农作物色彩设计模式举例 | 第49-52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季相设计研究 | 第52-59页 |
·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征 | 第52-53页 |
·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规律和季相特征 | 第53-55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季相设计原则 | 第55-56页 |
·农作物造景季相设计模式举例 | 第56-59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空间设计研究 | 第59-62页 |
·农作物的空间营造功能 | 第59-60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空间类型 | 第60-61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空间组织与营造 | 第61-62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生态设计研究 | 第62-63页 |
·农作物造景生态设计的内涵 | 第62-63页 |
·农作物造景生态设计的原则 | 第63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意境设计研究 | 第63-65页 |
·农作物的意境表达 | 第63-64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意境设计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面域分类设计 | 第65-71页 |
·小型农作物造景方法 | 第66-68页 |
·中型农作物造景方法 | 第68-69页 |
·大型农作物造景方法 | 第69-71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种类分类设计 | 第71-87页 |
·粮食类作物造景 | 第71-76页 |
·蔬菜类作物造景 | 第76-79页 |
·果树类作物造景 | 第79-87页 |
·农作物造景的护理 | 第87-90页 |
·养护的阶段划分 | 第87页 |
·具体养护内容 | 第87-90页 |
第四章 农作物造景的实践探究——以莱西市农业生态园为例 | 第90-100页 |
·项目基本概况 | 第90页 |
·资源分析 | 第90-91页 |
·客源分析 | 第91页 |
·项目开发定位 | 第91-92页 |
·规划原则 | 第92-94页 |
·分区设计 | 第94-96页 |
·农作物造景专项设计——节气园 | 第96-100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100-102页 |
·创新点 | 第100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00-101页 |
·展望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6页 |
【硕博论文】 | 第102页 |
【期刊论文】 | 第102-104页 |
【会议资料】 | 第104页 |
【互联网】 | 第104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-10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