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6页
导论第6-10页
 1. 研究背景与意义第6-7页
 2. 研究现状第7-9页
 3. 研究方法与创新第9-10页
第1章 社会建设的内涵与目标第10-18页
   ·社会建设的内涵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社会建设的正向内涵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社会建设的反向内涵第12-13页
   ·社会建设的目标第13-18页
     ·社会建设的现实目标——改善民生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——建设和谐社会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——建设社会精神共同体第15-18页
第2章 精神共同体的含义与社区的关系探析第18-26页
   ·精神共同体的含义第18页
   ·社区的含义第18-19页
   ·精神共同体与社区的关系第19-26页
     ·社区是现代共同体的基本形式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精神共同体是社区建设的最高目标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和谐社区建设是精神共同体建设的基本路径第22-26页
第3章 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6-32页
   ·国内理论基础第26-30页
     ·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设理论第26-29页
     ·转型期中国精神共同体建设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·国外理论基础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西方的共同体理论第30页
     ·西方的社区建设理论第30-32页
第4章 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的中国实践第32-38页
   ·在中国进行社区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中国社会的共同体传统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中国共产党集体主义理论第33页
   ·中国进行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第33-38页
     ·实践从“单位人”到“社会人”的转变是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的基础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的文化基础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加强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是社区精神共同体建设的治理基础第35-38页
结语第38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致谢第42-4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政治家的言论看日本的暧昧政治
下一篇:论“爱有差等”与“爱无差等”--儒家“仁爱”与墨家“兼爱”思想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