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3-14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8页 |
·小三线建设 | 第14页 |
·小三线工业遗存 | 第14-15页 |
·工业遗产的田野调查 | 第15页 |
·调研范围界定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 | 第18-23页 |
·国外工业考古发展概况及实践 | 第18-20页 |
·国内工业遗产田野调查与信息记录理论的发展概况 | 第20-21页 |
·山东省小三线工业遗存研究的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田野调查方法 | 第23-37页 |
·小三线工业遗存信息记录中的田野调查活动 | 第23-27页 |
·田野调查的内涵与主要任务 | 第23页 |
·工业遗产信息记录中的田野调查 | 第23-24页 |
·结合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实际经验的田野调查应用 | 第24-27页 |
·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体系 | 第27-29页 |
·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体系之于田野调查的意义 | 第27页 |
·山东省小三线工业遗存的价值构成 | 第27-28页 |
·多层次的山东省小三线工业遗存价值评价因子体系 | 第28-29页 |
·小三线工业遗存信息记录中拟调查信息要素的确立 | 第29-31页 |
·小三线工业遗存整体状况的拟调查信息要素 | 第30页 |
·小三线工业单体建筑保存状况的拟调查信息要素 | 第30-31页 |
·小三线工业遗存的标准化信息记录形式 | 第31-36页 |
·建立规范的小三线工业遗存调查索引表 | 第31-36页 |
·建立规范的小三线工业遗存描述形式 | 第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小三线工业遗存调研实录 | 第37-62页 |
·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小三线工业遗存分布概况 | 第37-39页 |
·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小三线工业遗存发展沿革与分布特点 | 第37页 |
·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小三线工业遗存名录 | 第37-39页 |
·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各小三线工业企业现状综述 | 第39-57页 |
·新华翻砂厂 | 第39-41页 |
·莱钢特殊钢厂 | 第41-43页 |
·莱芜钢铁总厂 | 第43-44页 |
·莱钢机修厂 | 第44-46页 |
·山东电讯三厂 | 第46-47页 |
·泰安电机厂 | 第47-48页 |
·新泰市漆包线厂 | 第48-49页 |
·肥城市石横特钢厂 | 第49-50页 |
·山东红光化工厂 | 第50-52页 |
·平阴铝厂 | 第52-54页 |
·山东医疗器械厂 | 第54-55页 |
·聊城油泵油嘴厂 | 第55-56页 |
·聊城内燃机厂 | 第56-57页 |
·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各小三线工业遗存整体价值评价 | 第57-61页 |
·山东小三线工业遗存整体价值评价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山东中西部泰莱山区小三线工业遗存整体价值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结论 | 第62-63页 |
·展望 | 第63-64页 |
附表 | 第64-1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9-171页 |
后记 | 第1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| 第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