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色病房楼建筑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绿色医院 | 第13-14页 |
·绿色病房楼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5-19页 |
·国际现状及趋势 | 第16页 |
·国内现状及趋势 | 第16-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意义、推广价值与预期成果 | 第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页 |
·推广价值 | 第20页 |
·预期成果 | 第20页 |
·所阅文献范围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传统病房楼建筑问题分析 | 第22-32页 |
·人性关怀不足 | 第22-23页 |
·设计缺乏适宜性 | 第23-27页 |
·护理单元平面设计不当 | 第23-25页 |
·病房平面设计不当 | 第25页 |
·建筑外观设计不当 | 第25-27页 |
·高新技术应用不当 | 第27页 |
·建筑能耗量大 | 第27-31页 |
·围护结构性能差 | 第27-30页 |
·室内环境能耗大 | 第30页 |
·热水供应能耗大 | 第30-31页 |
·交通疏散能耗大 | 第31页 |
·医疗器械能耗大 | 第31页 |
·运营管理不规范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绿色病房楼建筑设计理念 | 第32-39页 |
·绿色病房楼的概念 | 第32页 |
·绿色病房楼的内涵 | 第32-33页 |
·绿色病房楼的目标 | 第33页 |
·绿色病房楼的特征 | 第33-34页 |
·绿色病房楼的结构层次 | 第34-36页 |
·绿色病房楼的技术层次 | 第36-37页 |
·绿色病房楼建筑的设计原则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绿色病房楼建筑技术 | 第39-65页 |
·任务与规划 | 第39-40页 |
·建筑功能 | 第40-47页 |
·出入院处 | 第40-42页 |
·地下空间 | 第42页 |
·手术部 | 第42页 |
·护理单元 | 第42-43页 |
·患者用房 | 第43-46页 |
·医护用房 | 第46页 |
·建筑安全 | 第46-47页 |
·建筑形象 | 第47-52页 |
·外形塑造 | 第47-49页 |
·体形系数 | 第49页 |
·色彩运用 | 第49-51页 |
·围护结构 | 第51-52页 |
·建筑结构与材料 | 第52页 |
·建筑设备 | 第52-56页 |
·水系统概述 | 第52-53页 |
·HVAC系统概述 | 第53页 |
·太阳能利用 | 第53-56页 |
·声环境 | 第56页 |
·室外声环境 | 第56页 |
·室内声环境 | 第56页 |
·光环境 | 第56-62页 |
·光污染 | 第56-57页 |
·日照 | 第57页 |
·采光 | 第57-61页 |
·照明 | 第61-62页 |
·风环境 | 第62-63页 |
·室外风环境 | 第62页 |
·室内风环境 | 第62-63页 |
·绿化 | 第63-65页 |
·室外绿化 | 第63-64页 |
·室内绿化 | 第64-65页 |
第5章 绿色病房楼建筑设计实践 | 第65-86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65页 |
·院区规划 | 第65-69页 |
·平面功能 | 第69-72页 |
·出入院处 | 第69-70页 |
·护理单元 | 第70-71页 |
·主要患者用房 | 第71-72页 |
·立面造型 | 第72-73页 |
·围护结构 | 第73-74页 |
·建筑环境 | 第74-77页 |
·光环境营造 | 第74-77页 |
·节能屋面 | 第77页 |
·太阳能热水的应用 | 第77-79页 |
·太阳能采暖的应用 | 第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6页 |
·热工性能判定 | 第79-80页 |
·太阳能系统效益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 | 第81-86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86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86-87页 |
·绿色病房楼设计理念 | 第86页 |
·绿色病房楼建筑技术要点 | 第86-87页 |
·济南市绿色病房楼建筑设计导则(草稿) | 第87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87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附录1 中英美绿色医院建筑评价体系对比 | 第92-96页 |
附录2 综合医院常见总体布局形式 | 第96-98页 |
附录3 济南市绿色病房楼建筑设计导则(草稿) | 第98-110页 |
后记 | 第110-11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| 第111-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