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五官科论文--眼科论文

运用络病理论防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

提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引言第8-10页
第一部分 理论研究第10-15页
 一、 选题的意义第10-11页
 二、 AMD 发病机制研究第11页
 三、 AMD 中医学发病机制研究第11-12页
 四、 络病理论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-13页
 五、 络病理论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的应用第13-15页
第二部分 临床研究第15-29页
 一、 诊断标准第15-17页
  (一) 西医诊断标准第15页
  (二) 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5-16页
  (三) AMD 分期标准第16页
  (四) 纳入标准第16-17页
  (五) 排除标准第17页
 二、 资料与方法第17-20页
  (一) 一般资料第17-18页
  (二) 检查方法第18页
  (三) 治疗方法第18-20页
 三、 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第20-22页
  (一) 视力第20页
  (二) 视物清晰度第20页
  (三) 眼底出血、渗出等累积损害面积第20-21页
  (四) 玻璃膜疣第21页
  (五) 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第21页
  (六) 黄斑体征第21页
  (七) 血脂、血流变第21页
  (八) 综合疗效评价第21-22页
 四、 统计学分析第22页
 五、 结果第22-27页
  (一) 视力比较第22-23页
  (二) 治疗后视物清晰度改善状况评分第23页
  (三) 2 组治疗前后眼底出血、渗出等累积损害面积变化比较第23页
  (四) 玻璃膜疣情况比较第23-24页
  (五) 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比较第24页
  (六) 2 组治疗后黄斑体征变化比较第24-25页
  (七) 2 组治疗前后血脂、血流变比较第25-26页
  (八) 2 组治疗综合效果评价比较第26页
  (九) 2 组治疗控制疾病发展的分析第26-27页
 六、 疗效与体质状况、年龄、病程、合并症的关系第27-29页
  (一) 年龄与疾病转归相关性分析第27页
  (二) 病程与疾病转归相关性分析第27页
  (三) 合并全身疾病与疗效的分析第27-29页
第三部分 讨论第29-36页
 一、 病因病机第29-30页
 二、 治则治法探讨第30-31页
 三、 络病学用药分析第31页
 四、 针刺分析第31-32页
 五、 疗效分析第32-34页
  (一) 对眼部症状体征的疗效分析第32-33页
  (二) 对患者脂类代谢、血流变的影响第33页
  (三) 疗效与年龄、病程和全身病关系的分析第33-34页
 六、 治疗体会第34-36页
  (一) 早发现早治疗的必要性第34页
  (二) 从络病辨证及临床个体化辨证治疗的必要性第34-36页
第四部分 结语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39页
附录第39-40页
致谢第40-41页
详细摘要第41-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加味二仙汤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
下一篇:宣上、畅中、渗下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