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第1章 导论 | 第8-21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11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| ·节能减排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| ·动力机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研究的思路、方法及内容 | 第17-21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| 第21-31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 | 第21-24页 |
| ·节能减排的主体 | 第21-22页 |
| ·节能减排的目标 | 第22页 |
| ·节能减排的基本方式 | 第22-23页 |
| ·节能减排取得的主要成绩 | 第23-24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4-26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问题的根源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·市场竞争受到限制,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外部动力不足 | 第26-27页 |
| ·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,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内部动力不足 | 第27-29页 |
| ·缺乏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| 第29-31页 |
| 第3章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比较研究 | 第31-43页 |
| ·国外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比较研究 | 第31-35页 |
| ·埃克森美孚集团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做法 | 第31-32页 |
| ·英国石油集团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做法 | 第32-33页 |
| ·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做法 | 第33-34页 |
| ·国外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求同比较研究 | 第34-35页 |
| ·国内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比较研究 | 第35-39页 |
| 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做法 | 第35-36页 |
| 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做法 | 第36-37页 |
| 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节能减排管理做法 | 第37-38页 |
| ·国内典型石油企业节能减排求同比较研究 | 第38-39页 |
| ·国内外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| 第39-43页 |
| ·构建全面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| 第40页 |
| ·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,实行谨慎的工作态度 | 第40-41页 |
| ·重视科技创新,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| 第41页 |
| ·优化企业组织结构,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 | 第41页 |
| ·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规章管理制度,开创企业节能减排文化 | 第41-43页 |
| 第4章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3-53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外部动力因素分析 | 第43-46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思想 | 第43页 |
| ·宏观经济环境 | 第43-44页 |
| ·石油与化学工业的行业环境 | 第44页 |
| ·政府 | 第44-45页 |
| ·石油与化工行业市场 | 第45页 |
| ·石油与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 | 第45-46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内部动力因素分析 | 第46-49页 |
| ·石油企业领导心理资本 | 第46页 |
| ·成本收益结构 | 第46-47页 |
| ·企业内部节能减排应用技术创新 | 第47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组织文化与凝聚力 | 第47页 |
| ·企业员工的节能减排综合素质 | 第47-49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中介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·石油企业管理层的感知 | 第49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管理行为 | 第49-51页 |
| ·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交互层面 | 第51-53页 |
| 第5章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模型的构建 | 第53-62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总体模型的建立 | 第53-54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外部动力机制模型的建立 | 第54-57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外部动力机制模型的建立 | 第54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外部动力机制模型的作用关系 | 第54-56页 |
| ·外部动力机制与石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作用关系 | 第56-57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内部动力机制模型的建立 | 第57-62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内部动力机制模型的建立 | 第57-58页 |
| ·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内部动力机制模型的作用关系 | 第58-61页 |
| ·内部动力机制与石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作用关系 | 第61-62页 |
| 第6章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模型运行对策及建议 | 第62-69页 |
| ·加强对社会公众有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宣传和教育 | 第62页 |
| ·在企业内部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 | 第62-63页 |
| ·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领导心理资本 | 第63-64页 |
| ·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组织层面的建设 | 第64-65页 |
| ·实施科学和高效的节能减排管理行为 | 第65-66页 |
| ·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减排综合素质 | 第66-67页 |
| ·借助政府力量提供科学完善的节能减排政策配套措施 | 第67-68页 |
| ·恰当处理政府的宏观行政规划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 | 第68-69页 |
| 结论 | 第69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