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改善国有企业的现状,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| 第11页 |
·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抗风险和盈利能力 | 第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 | 第15-19页 |
·银行不良贷款的定义 | 第15页 |
·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| 第15-16页 |
·一逾两呆法 | 第15-16页 |
·五级分类法 | 第16页 |
·银行不良贷款的识别 | 第16-19页 |
·通过财务报表监测贷款质量变化 | 第17页 |
·通过借款企业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往来监测贷款质量变化 | 第17-18页 |
·通过借款企业经营管理或人事的变动监测贷款质量变化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RR 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RR 银行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 | 第19页 |
·RR 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| 第19-20页 |
第四章 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分析 | 第20-25页 |
·外部原因 | 第20-22页 |
·经济体制改变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借款企业道德风险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RR 银行所在地区非法融资的影响 | 第21页 |
·监管公司管理不到位 | 第21-22页 |
·内部原因 | 第22-25页 |
·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| 第22页 |
·委托代理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内部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| 第23-24页 |
·银行间信息不共享 | 第24-25页 |
第五章 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对 RR 银行自身的影响极大 | 第25页 |
·对 RR 银行所在地外部形象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第六章 不良贷款的集体处置方法 | 第26-28页 |
·债务追偿 | 第26页 |
·法律追偿 | 第26-27页 |
·债转股 | 第27页 |
·资产证券化 | 第27-28页 |
第七章 不良贷款增量的预防对策建议 | 第28-33页 |
·政策建议 | 第28-29页 |
·有保有压,改善三产结构比重 | 第28页 |
·有堵有疏,为民间融资开辟通道 | 第28页 |
·多措并举,致力于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| 第28-29页 |
·加强管理,提高监管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| 第29页 |
·内部管理建议 | 第29-33页 |
·合理设计薪酬管理制度,加强业绩考核办法中的风险因子权重 | 第29页 |
·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 | 第29页 |
·采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,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| 第29-30页 |
·切实做好贷前调查工作 | 第30页 |
·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工作 | 第30-32页 |
·进一步明确责利、完善约束机制 | 第32-33页 |
小结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