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工业区规划、商业区规划论文

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公共空间与建筑密度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图目录第10-14页
表目录第14-15页
第1章 绪论第15-2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7页
   ·研究主要内容及重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·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7-18页
   ·研究框架和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9页
   ·商务中心区建筑密度研究综述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第20-22页
     ·相关研究小结第22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22-25页
第2章 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建筑密度与公共空间现状分析第25-50页
   ·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综述第25-40页
     ·新建城市商务区的发展历程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基本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典型案例分析第29-40页
   ·高层低密度开发模式的成因第40-44页
     ·开发模式的局限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现有规范控制不足第41-43页
     ·规划设计理念偏差第43-44页
   ·高层低密度开发模式下的公共空间现状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广场、绿地空间的零碎第44-46页
     ·街道空间的缺失第46-48页
   ·小结第48-50页
第3章 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公共空间塑造研究第50-78页
   ·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公共空间需求分析第50-54页
     ·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人的活动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·人的活动对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需求第52-54页
   ·塑造良好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第54-59页
     ·空间尺度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空间形态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人文景观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空间指标第58-59页
   ·建筑密度对公共空间塑造的影响第59-65页
     ·空间尺度与建筑密度第59-63页
     ·空间形态与建筑密度第63-65页
     ·空间指标与建筑密度第65页
   ·基于公共空间塑造的建筑密度控制措施——区域集中平衡模式第65-76页
     ·区域集中平衡模式的概念第66页
     ·区域集中平衡模式的模型第66-71页
     ·区域集中平衡模式优点第71-74页
     ·区域集中平衡模式与城市新建商务中心区公共空间塑造的可行性第74-76页
   ·小结第76-78页
第4章 区域集中平衡模式下建筑密度控制措施第78-103页
   ·建筑密度控制的目标与原则第78-79页
     ·集约利用土地原则第78页
     ·整体性原则第78页
     ·可操作性原则第78-79页
   ·常规建筑密度控制方式研究第79-82页
     ·单地块建筑数量研究第79-81页
     ·常规建筑密度控制下建筑布局模式第81-82页
   ·区域集中平衡模式下建筑密度控制研究第82-102页
     ·模式调整第82页
     ·道路交通组织与建筑布局第82-87页
     ·区域集中平衡模式下的公共空间塑造研究第87-92页
     ·基于良好公共空间塑造的建筑密度控制第92-102页
   ·小结第102-103页
第5章 结论与展望第103-105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03页
   ·不足及后续研究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09页
攻读学位期间成果第109-110页
致谢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研究
下一篇:文化资源保护下的突变型屯堡村落发展规划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