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必法而非荣丸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清TNF-α和IL-6干预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符号说明 | 第8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4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14-21页 |
1. 诊断标准 | 第14-17页 |
·脑梗死诊断标准 | 第14-15页 |
·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| 第14页 |
·脑栓塞 | 第14页 |
·腔隙性梗塞 | 第14-15页 |
·回医(中医)诊断标准 | 第15-16页 |
·病名诊断标准 | 第15页 |
·疾病分期标准 | 第15页 |
·证候诊断 | 第15-16页 |
·病例纳入标准 | 第16页 |
·病例排除标准 | 第16页 |
·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| 第16页 |
·中止试验标准 | 第16页 |
·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| 第16页 |
·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6-17页 |
·回医(中医)证候疗效判定 | 第17页 |
2. 病例来源 | 第17-18页 |
·分组方法 | 第18页 |
3. 治疗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试验药物 | 第18页 |
·治疗组药物: | 第18页 |
·药丸制备 | 第18页 |
·对照组用药 | 第18页 |
·基础用药 | 第18页 |
·用药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西医常规基础治疗 | 第19页 |
4 观测项目 | 第19-20页 |
·一般情况安全性观测项目 | 第19页 |
·血清细胞因子 TNF-α和 IL-6 | 第19页 |
·神经功能缺损积分(NIHSS) | 第19页 |
·临床证候学的观察 | 第19-20页 |
·中医证候疗积分 | 第19-20页 |
5 试验资料 | 第20页 |
6 统计分析 | 第20-21页 |
结果 | 第21-25页 |
1 临床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1-22页 |
2 治疗效果 | 第22-23页 |
3. 不良反应及随访 | 第23-25页 |
讨论 | 第25-35页 |
1 现代医学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| 第25-29页 |
·IL-6 和 TNF-α与缺血性中风发病 | 第26-28页 |
·IL-6 与缺血性中风 | 第26-27页 |
·TNF-α与缺血性中风 | 第27-28页 |
·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治疗现状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银杏叶提取物 | 第28-29页 |
2 中国回族医药学对脑病的概述 | 第29-30页 |
3 《回回药方》防治脑病的经验 | 第30-35页 |
·哈必法而非荣丸 | 第31页 |
·哈必法而非荣丸各组份的药理研究 | 第31-35页 |
·药西瓜 | 第31-32页 |
·阿里红 | 第32页 |
·大戟 | 第32-33页 |
·阿魏脂 | 第33页 |
·安息香 | 第33-34页 |
·芦荟 | 第34-35页 |
结论 | 第35-36页 |
附录 | 第36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7页 |
文献综述 | 第47-58页 |
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