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15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二、关键词释义 | 第11-14页 |
(一) 翻身及其相关研究 | 第11-13页 |
(二) 土地改革 | 第13页 |
(三) 政治动员 | 第13-14页 |
三、资料来源及村庄概况 | 第14-15页 |
(一) 资料来源 | 第14页 |
(二) 村庄概况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翻身运动的前奏 | 第15-21页 |
一、内因:普遍的贫困 | 第15-19页 |
二、契机:革命的需要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张庄农民的翻身历程 | 第21-36页 |
一、缺乏主动性:农民翻身存在障碍 | 第21-24页 |
(一) 翻身缺乏主动性的表现 | 第21-22页 |
(二) 农民翻身的三重障碍 | 第22-24页 |
二、利益诱导:农民翻身意识萌发 | 第24-27页 |
(一) 分配果实:经济翻身 | 第24-26页 |
(二) 利益满足式的动员技术 | 第26-27页 |
三、思想教育:农民翻身意识觉醒 | 第27-31页 |
(一) 诉苦算账:思想翻身 | 第28-30页 |
(二) 教育开导式的动员技术 | 第30-31页 |
四、过度动员:农民翻身理性迷失 | 第31-36页 |
(一) 疯狂进攻 | 第31-33页 |
(二) 政治动员过度 | 第33-36页 |
第四章 翻身后的张庄新貌 | 第36-50页 |
一、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:张庄农民的身份位移 | 第36-42页 |
(一) 新的掌权者:草根精英崛起 | 第36-38页 |
(二) 旧秩序的代表:传统精英没落 | 第38-41页 |
(三) 普通农民:挺直腰杆做人 | 第41-42页 |
二、“一切权力归人民”:乡村基层重建 | 第42-47页 |
(一) 发展基层组织 | 第42-44页 |
(二) 领导核心:基层党支部 | 第44-45页 |
(三) 民主萌芽:村人民代表大会 | 第45-47页 |
三、“组织起来”:政权介入农业生产 | 第47-50页 |
(一) 互助合作 | 第47-48页 |
(二) 指导生产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0-52页 |
一、政治动员与农民翻身 | 第50页 |
二、乡村秩序与农民翻身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