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31页 |
·铝镁系合金的研究概况 | 第10-11页 |
·铝镁钪合金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钪对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12-15页 |
·钪、锆联合添加的作用机理 | 第15-16页 |
·合金的热处理 | 第16-21页 |
·基于回复及再结晶的退火 | 第16-20页 |
·铝镁系合金退火工艺 | 第20-21页 |
·面心立方金属的织构形成及相关理论 | 第21-29页 |
·织构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| 第21-23页 |
·铝合金的冷轧织构 | 第23页 |
·铝合金的再结晶织构 | 第23-24页 |
·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 | 第24-26页 |
·织构与板材各向异性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·织构的测量与表示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 | 第31-36页 |
·实验研究方案 | 第31页 |
·材料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·合金成分设计与配料 | 第31-32页 |
·合金熔炼铸造及铸锭均匀化处理 | 第32页 |
·合金铸锭的热加工与冷加工 | 第32页 |
·合金板材的稳定化退火处理 | 第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6页 |
·室温力学性能测试 | 第32-33页 |
·合金金相组织观察 | 第33-34页 |
·板材XRD织构测试 | 第34页 |
·板材EBSD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| 第35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1570合金薄板的退火制度与组织性能的研究 | 第36-57页 |
·1570合金薄板制备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| 第36-39页 |
·退火温度对1570合金薄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39-50页 |
·不同温度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室温力学性能 | 第39-40页 |
·不同温度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金相显微组织 | 第40-42页 |
·不同温度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SEM高倍组织及能谱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不同温度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拉伸断口形貌及能谱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不同温度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TEM组织 | 第46-50页 |
·退火时间对1570合金薄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不同时间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力学性能 | 第50-51页 |
·不同时间退火后1570合金薄板的金相显微组织 | 第51-52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52-56页 |
·微量Sc、Zr元素对合金再结晶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微量Sc、Zr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稳定化退火制度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1570合金薄板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与织构的研究 | 第57-76页 |
·不同退火温度下1570合金薄板的织构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不同退火温度下1570合金薄板的EBSD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不同取向条件下1570合金薄板的室温力学性能 | 第65-67页 |
·不同状态下1570合金薄板的金相显微组织 | 第67-68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68-75页 |
·1570合金冷变形过程中形变织构的形成机理 | 第68-70页 |
·1570合金形变织构在稳定化退火过程中的演变 | 第70-72页 |
·煎饼状晶粒结构对合金板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晶体学织构对合金板材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| 第73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84-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