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条件 | 第9-12页 |
一、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的文献条件 | 第10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历史與现状 | 第12-16页 |
一、沈璟曲学思想研究 | 第12-14页 |
二、沈璟南曲谱研究 | 第14-15页 |
三、沈璟南曲韻選研究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與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二、创新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沈璟曲学思想研究 | 第17-43页 |
第一节 湯沈之爭——南曲文人化过程中的文、律之爭 | 第17-27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二、曲学背景:南曲文人化的歷史進程 | 第18-21页 |
三、文、律之爭 | 第21-27页 |
第二节“合律依腔”论 | 第27-34页 |
一、“律”、“腔”辨 | 第27-29页 |
二、“合律依腔”论的主要表述及其内涵 | 第29-33页 |
三、“合律依腔”论的理论渊源和意义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“本色”论 | 第34-42页 |
一、“本色”辨 | 第34-35页 |
二、沈璟“本色”论的主要表述及其内涵 | 第35-39页 |
三、沈璟“本色”论的理论渊源和意义 | 第39-42页 |
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二章 沈璟南曲谱研究 | 第43-85页 |
第一节 體例与功能 | 第43-47页 |
一、南曲谱的源流及體例的演变 | 第43-45页 |
二、沈谱的體例与功能 | 第45-47页 |
三、沈谱體例的不足 | 第47页 |
第二节 宫调 | 第47-54页 |
一、明代文人曲家對南曲宫调的有无及实际效用的态度 | 第47-48页 |
二、沈谱宫调系统的特点及其成因 | 第48-53页 |
三、沈谱宫调系统的構建原则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曲调 | 第54-79页 |
一、“新聲”、“古调”利弊谈 | 第55页 |
二、新聲 | 第55-69页 |
三、古调 | 第69-79页 |
四、理论意义 | 第79页 |
第四节 聯套 | 第79-84页 |
一、南曲聯套的理论内容及其表述形式 | 第79-81页 |
二、沈谱南曲聯套理论的特点及实質 | 第81-83页 |
三、沈谱南曲聯套理论的实質和影響 | 第83-84页 |
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三章 沈璟南曲韻選研究 | 第85-115页 |
第一节 《南词韻選》、《北词韻選》的成书、版本及性質 | 第85-92页 |
一、成书 | 第85-87页 |
二、现存版本及體例 | 第87-89页 |
三、性質:選本型曲韻韻书 | 第89-92页 |
第二节 南曲用韻標準:“以《中原音韻》为主” | 第92-104页 |
一、统一南曲用韻標準的必要性及相关计论 | 第92-94页 |
二、“以《中原音韻》为主” | 第94-100页 |
三、以吴方言韻字为辅 | 第100-102页 |
四、“以《中原音韻》为主”的实質及影響 | 第102-104页 |
第三节 南曲用韻规则:嚴而不雜 | 第104-113页 |
一、南曲嚴格用韻的必要性及其原因 | 第104-106页 |
二、沈璟南曲用韻规则“嚴而不雜”的要求及其體现——兼论韻選“弗韻弗選”的標準及曲谱的用韻评价 | 第106-112页 |
三、“嚴而不雜”的实質和影響 | 第112-113页 |
小结 | 第113-115页 |
结语 | 第115-117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17-121页 |
附录一 沈璟号平舆、别署古平舆郊居居士考 | 第121-123页 |
附录二 《宋史·樂志》“仙吕雙”考 | 第123-125页 |
後记 | 第125-126页 |